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若因乳母膏粱厚味者,當以清胃散治其母,子亦服 少許。

鶴膝風

鶴膝風者,其腿漸細,其膝愈粗,狀如鶴膝,是以名之。 此因稟腎經不足,外邪所乘而患之。初則膝內作痛, 外色不變,伸屈艱難。若一二月間,焮腫色赤而作膿 者,可治;腫硬色白而不作膿者,難治。初起者,用大防 風湯為主,佐以益氣養榮湯。成者用補中益氣湯為 主,佐以大防風湯。切勿用十宣、流氣等藥。若不潰不 斂。或發熱等證者。須調補脾胃為善。否則必變敗證 矣。

《樓英醫學綱目》

行遲

小兒三歲不能行者,由受氣不足,體力虛怯,腰脊腳 膝筋骨軟足,故不能行。用真五加皮為末,粥飲調,次 入好酒少許。每服一栗殼許,日三服,效。

《尊生書》

龜胸

「龜胸」,乃肺熱脹滿,有痰成之。忌破氣發散,肺虛也。亦 忌收澀,宜降氣消痰。

《王肯堂證治準繩》

龜胸

張氏云:「乳母乳兒,常捏去宿乳,夏常洗乳凈,捏去熱 乳。若令兒飲熱乳,損傷肺氣,胸高脹滿,令兒胸高如 龜,乃名龜胸。」

曾氏云:「此候因風痰停飲,聚積心胸,再感風熱,肺為 諸臟華蓋,居于膈上,水氣汎溢,則肺為之浮,日久凝 而為痰,停滯心胸,兼以風熱內發,其外證脣紅面赤, 咳嗽喘促,致胸骨高如覆掌,名曰龜胸。治法寬肺化 痰利膈,以除肺經痰飲。先用五苓散和寬氣飲,入薑 汁蔥湯調服,次清肺飲、雄黃散、碧玉丸、如意膏為治。」 若投前藥愈而復作傳變。目睛直視。痰涎上湧。兼以 發搐。則難治矣。

龜背

坐兒稍早。為客風吹脊。風氣達髓。使背高如龜。雖有 藥方。多成痼疾。以灸法為要。在百日內不治。

行遲

張氏云:「凡兒生至週歲,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 近世小兒多因父母氣血不足,故令胎氣不強,骨氣 軟弱,筋脈無力,不能行步,鹿茸丹主之,曾經大效。」 湯氏云:「小兒不能行,治法當用錢氏補腎地黃丸加 鹿茸、五加皮、麝香。」外甥黃知錢之子三歲不能行,遂 合此方服之有驗。

《李梴醫學入門》

手足

「手軟無力以動也。所受肝弱。兩手筋縮。不能舒伸。薏 苡丸」主之。

腳軟行遲,乃骨髓不滿,氣血不充,筋弱不能束骨,宜 腎氣丸加牛膝、五加皮、鹿茸。五六歲不行者,羊角丸。 三歲不能行者,用五加皮一兩,牛膝、木瓜各五錢為 末。每二錢,米飲入酒少許調服。有腳指踡縮無力,不 能展伸者,海桐散主之。有鶴節風,俗云「鼓搥風。」乃腎 虛精髓內耗,為風邪所襲,皮膚不榮,日漸枯瘁,如鶴 腳之節。宜「腎氣丸。」加五加皮、鹿茸、牛膝。

《陳治幼幼近編》

龜胸

肺經受熱,故胸高腫滿,狀似龜胸也。輕則瀉白散加 山梔、天門冬,甚則百合丹。切禁五辛、酒麪、炙煿、煎炒 之物。

龜背

風寒客于脊髓,故令背高如龜也,宜二活散,外灸肺 腧三椎下兩旁,膈腧七椎下各三五壯。亦有坐早致 傴僂者,用六味丸加薏仁、木瓜、當歸、肉桂。

行遲

行遲屬肝腎俱虛。腎主骨,腎虛則髓不滿骨,故骨軟 不能行。肝主筋,肝虛則血不榮筋,故筋痿不能束骨 也。宜「虎脛丸。」

地黃丸小兒直訣下同

治「腎虛解顱,或行遲語遲」 等證。

熟地黃八錢,酒洗,益腎水,滋真陰,補血生精。

山茱萸肉,補腎添精 ;乾山藥各四錢,涼而能補; 牡丹皮涼腎,瀉陰中之火,治足少陰無汗之骨蒸; 澤瀉補陰入腎經 ;白茯苓各三錢,入壬癸

右地黃杵膏,餘為末,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