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傷寒咳嗽傷風

仲陽云:「咳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大旺,病嗽 者,其病必實,非久病也。」其證面赤身熱痰盛,法當以 葶藶丸下之,若久嗽不可下也。冬月嗽,乃傷風咳也, 當以麻黃湯汗之。有熱證面赤飲水,涎痰濃稠,咽喉 不利者,宜甘桔湯。有肺盛者,嗽而後喘,面腫欲飲水。 有不飲水者,其身即熱,以瀉白散瀉之。有嗽而吐涎 「痰乳食者,以白餅子下之。」然肺主氣,應於皮毛,肺為 五臟華蓋。小兒感於風寒,客於皮膚,入傷肺經,微者 咳嗽,重者喘急。肺傷於寒,則嗽多痰涎,喉中鳴急。肺 傷於暖,則嗽聲不通。壅滯傷於寒者,必散寒邪,傷於 暖者,必泄壅滯發散,屬以甘辛,即桂枝、麻黃、細辛是 也。湧泄係以酸苦,即葶藶、大黃是也。更五味子、烏梅 之酸,可以斂肺氣,亦治咳嗽之要藥也。久嗽不已,必 主驚悸頑涎,血脈灌臉,其嗽傳受五臟,或吐逆,或痰 涎,或厥冷,或恐悸,甚而至於眼目兩眶紫黑,如被物 傷損,眼白紅赤如血,謂之「血眼。」治之之法,當用生地 黃及濕黑豆研成膏,掩眼上,而眼腫黑自消,其血皆 自眼淚而出,真良方也。兼服麥煎散而嗽自止。久嗽 成癇,當服散癇等劑。凡治嗽先要發散寒邪,然後服 寬氣化痰止嗽之藥,即得痊瘥。先服九寶丸、華蓋散、 葶藶丸、抱龍丸,或細辛五味子湯。如有熱,可服涼肺 之藥,柴胡、黃芩等劑,并瀉白散。痰多氣喘,用金星丸 利痰了,卻服前藥,後服百部丸、生犀散、天麻定喘飲, 調理而安。冷證咳嗽,小青龍湯加杏仁,去麻黃亦可 服。有熱及時氣咳嗽,柴胡散加杏仁、五味子、柴胡石 膏湯亦可。錢氏生犀散加減亦佳。有驚咳嗽,天麻防 風丸治之,惺惺散、化風丹皆可服。金沸草散、三拗湯 加減,及治傷風咳嗽之常劑也。和解湯治四時感冒, 可加減服。

《王綸明醫雜著》

傷風流涕

小兒八歲以下無傷寒,雖有感冒傷風,鼻塞流涕,發 熱咳嗽,以降痰為主,略加微解。凡散利敗毒,非幼稚 所宜。感冒輕者,不必用藥,候二三日多有自愈。

按前證若手足冷或腹脹,脾虛也,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若腹脹或氣喘,肺虛也,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經》云:「肺主氣而司皮毛。」肺虛則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凡發表之後,其邪既去,用補脾肺以實其表,庶風邪不能再入。往往表散之後,熱嗽不退,復行發表,多變壞證。

《徐春甫古今醫統》

傷寒候

小兒傷寒,與大人無異,所以異者,兼有夾食而已。其 或偶而中傷,謂之時氣,又與傷寒不同。若小兒在襁 褓中,或長成而稟賦怯弱,多因乳母解脫衣服,不避 風寒所致也。然小兒患此,口不能言其致病之由,脈 不能診其必然之理,但只煩啼發熱而已,故不可不 盡心焉。初得之時,嬰幼則以虎口三關脈紋紅色驗 之,長而童稚,則以一指按其三部,據左手脈之緊盛 而斷之。其喘急憎寒,心氣熱,呵欠煩悶,項急者是也。 其惡寒惡風,必猥人藏身,引衣密隱,是為表證;惡熱 內實者,必出頭露面,揚手擲足,煩渴燥糞,掀衣氣粗, 是為裏證。至若頭額冷汗,手足涼,口冷氣,面色黑暗 淡,大便瀉青,此為陰證。視其小便或「赤或白,可以知 裏熱之有無;或青或濁,可以知裏證之輕重。」舉是觀 之,則汗下清溫之法可類推矣。

《王肯堂證治準繩》

小兒傷寒表裏攻發

有表證,惡風惡寒者,當發。

《海藏》云:「惡風者,白朮散。惡寒者,神朮湯。」

如氣盛能食,不大便,無表證者,可攻裏。

春主溫屬木,身溫當發汗。

《海藏》云:「神朮湯。」

夏主長,屬火,身熱而煩躁,合「大發散。」

《海藏》云:「神朮加黃芪湯。」

長夏主化屬土,及居四季,同當調其飲食。

《海藏》云:「四君子湯。」

秋主收屬金,身涼納溫,合微下。

《海藏》云:「通膈丸、金花丸。」

冬主藏,屬水。「身熱而惡寒,是熱在外而寒在內;身寒 而惡熱,是熱在內而寒在外。」

《海藏》云:「熱在內者,調胃承氣湯;寒在內者,調中湯、丸。」

凡傷寒,宜依四時陰陽,升降逆順剛柔,而施治法。氣 升浮則順發之,收藏則下之。有汗,發熱,惡風,脈沉緩 者,風傷衛,桂枝湯。

無汗,發熱惡寒,不當風而自憎寒,脈浮緊者,寒傷榮, 麻黃湯。

有汗發熱惡風,脈浮緊;無汗發熱惡寒,脈浮緩,謂之 榮衛俱傷,青龍桂枝麻黃各半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