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壯熱頭疼,寒傷於胃,則下利,或血,或赤或白,壯熱迷悶,脈數,宜下之。

大黃七錢半 桔梗炒 藁本 茯苓 甘草 乾葛 黃芩 芍藥 白朮各半兩

右,㕮咀,白水煎,量大小加減服。得快氣利,壯熱便歇,去大黃,加黃連、枳殼,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當歸皆可。

感風加荊芥。秋宜下。當下大黃。

射干湯

治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寒,其熱喜伏於內,咳嗽曲折,不可得氣息,喉啞失聲,乾嗽無唾,喉中如硬。

半夏湯泡五錢 生薑泡四錢 射干 杏仁 甘草炙 紫苑 肉桂 枳實炒 當歸 橘皮 獨活 麻黃去節湯泡,各二錢。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半夏桂甘湯

治伏氣之病,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於少陰經,始不覺病,旬月乃發,脈便微弱,咽痛似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桂甘湯主之,次用四逆散,此病一二日便差,古方謂之「腎傷寒。」

半夏洗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放冷少含,細嚥之,入生薑三片煎。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表裏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 又治霍亂吐利,燥渴引飲。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熱在裏,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

葳蕤湯

治「風溫、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發熱,頭疼,咽乾舌強,胸腹滿,腰脊強。」

葳蕤三錢 石膏一兩 白薇 葛根 羌活 麻黃 川芎 杏仁去皮尖, 炙草 木香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七寶散

治時氣頭昏體熱。此藥大人可服。小兒乳母服。

紫蘇 香附炒,各三兩 陳皮 甘草炙 桔梗 白芷 川芎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薑一片,棗一枚,煎三分,去滓服。

有熱加葛根、升麻荊芥。

柴胡石膏湯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乾,心胸煩滿,寒熱往來,痰熱咳嗽,涕唾稠黏,並療之。」

黃芩三兩 升麻二兩半 石膏 前胡 赤芍 乾葛 柴胡各五兩, 荊芥穗、 桑白皮各三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淡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小兒分作三服,量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無汗。加麻黃、半夏、北五味。

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強兀兀。惡風無汗。不惡寒。《剛痓》」

葛根四兩 麻黃、 肉桂各一兩, 生甘草

芍藥各二兩。

右剉,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服,取微汗為度。

柴胡散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祕,夾驚腮腫。

柴胡半兩 石膏 黃芩 生甘草 赤芍藥 麻黃去節,各二錢半

右剉,每服三錢,蔥白三箇,薑一片,水一盞,煎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

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不升,更發汗,更吐下也;面赤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癢。」

桂枝八錢 芍藥 生薑 甘草、 麻黃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十四箇 大棗二箇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八分,去滓溫服。

小承氣湯

治太陽病吐下後。發汗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