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為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之。若腹滿不大便,可少少與之。

大黃微炒 枳實炒,各一兩 厚朴製,半兩

右,㕮咀煎。「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 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必先硬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不可攻也。

大承氣湯

治「剛痓,胸滿內實,口噤咬牙,大熱渴,大便祕澀。」

大黃 芒硝各半兩 厚朴薑炒 枳實各一兩

右剉,每服三錢,薑三片,水一琖,煎七分,空心服。

四順飲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澀。」 或溫病遲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赤芍藥 當歸 生甘草 大黃各一兩

右剉散。三歲以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

一方名「四順散」 ,加薄荷二葉為引。

欲利小便加白茯苓

虛熱加甘草

不利加大黃

「冒風邪。」 加去節麻黃。

中風體強,眼睛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脅滿痛,嘔吐,噦逆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祕澀;或過經不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疼痛,煩熱,經血適來適去,寒熱如瘧。」

人參、 甘草、炙 黃芩各三錢。 柴胡八錢。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桂枝湯

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

桂枝去皮 生薑 芍藥各一兩半, 炙草一兩 棗子六箇

右為飲子,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大小加減服,須臾啜熱粥一盞,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通身熱,微微似有汗者,加減桂枝湯。」

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應驗。

江淮間惟冬及春可行

自春末及夏至已前,桂枝證加黃芩一分,謂之「陰旦湯。」

夏至後有桂枝證,可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或升麻一分。

若病素虛寒者,止用古方,不在加減也。

《戒》曰:「桂枝最難用,雖用云表不解,可發汗,宜桂枝湯。須是病人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溫和,或手足指梢作微冷,少須卻溫,身雖微似煩,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若病人身無汗,小便數,或手足冷,不惡寒,或飲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證,服湯已無桂枝證者,尤不可再與。」

桂枝加芍藥湯

治「太陽病,反下之,因腹痛,是有表復有裏」 ,宜服。

桂枝 生薑各一兩半, 芍藥三兩半。利者先煎 大棗六箇, 甘草灸一兩。

右,㕮咀,水煎,加減服。痛甚者加大黃,大實者加一兩半。

羸瘦虛弱者減之

桂枝加大黃湯

治「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去皮,一兩 白芍藥一兩半 甘草炙

大黃,羸者減之。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一片,棗一枚,煎服。

四逆湯

治「陰證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吐利俱作,小便或澀或利,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厥冷,或咳或悸,內寒外熱,下利清穀,四肢沉重,或汗出熱不出,內拘急,身疼痛而惡寒者,用此方治之。」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箇,生用 生甘草一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