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臨夜服量大小加減

麻黃湯

治傷寒頭疼發熱,身痛惡風,無汗而喘。又治「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其人煩熱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甘草生用,半兩 麻黃去節,二兩 桂枝一兩 杏仁去皮尖,三十箇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去滓,大小加減服,被覆取汗。

夏至後須加知母、石膏各一兩,黃芩八錢。蓋麻黃性熱,夏月溫之,必有發黃發斑之失。凡傷寒熱病,藥性須涼,不可太溫,惟冬及春,或病人素虛寒者,乃用正方,不在加減例。

甘桔湯

治「風熱毒氣上攻咽喉,咽痛喉痹,腫塞妨悶,及肺壅咳嗽,咯吐膿血,胸滿振寒,咽乾而渴,時出濁沫,氣息腥臭,久久吐膿,狀如米粥。」

桔梗 生甘草各二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加荊芥、防風,名「如聖湯。」

熱甚加黃芩

瀉白散

化痰止嗽寬氣進食

地骨皮 桑白皮炙,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粳米一撮煎,米熟為度。

白餅子

治小兒夾食傷寒,其證發熱嘔吐,亦有疼肚者噯氣,辨得分曉,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卻用平和藥發散調理,如惺惺散、加減參蘇飲皆可服,卻不可服冷藥。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錢, 輕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箇,去皮膜,用水一升,煮乾研細。

右三味,搗羅為末,入巴豆霜,次入輕粉,又研勻,卻入餘藥末令勻,糯米飲丸如菉豆大,量小兒壯瘦虛實用藥,「三歲以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蘇湯空心下。忌熱物。若三五歲兒壯實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為度。」

麥煎散

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裏不解。氣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痳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急慢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竝治。一方無地骨皮、赤芍藥、滑石、知母,有釣藤、桔梗、川芎亦可。

滑石、 地骨皮、 赤芍藥、 石膏、 白茯苓。

杏仁 知母 生甘草 葶藶子 人參各半兩 麻黃去節,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

如初生芽兒,感冒風冷,鼻塞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

有熱加大黃

九寶飲

治小兒嗽,是肺臟感寒,須是表散了,卻服嗽藥。

麻黃去節 薄荷 大腹皮 紫蘇 陳皮

杏仁各一兩, 肉桂、 桑皮、炙 枳殼各半兩, 生甘草二錢。

右㕮咀,生薑、烏梅煎。冷證去薄荷。

熱證去肉桂

華蓋散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目昬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麻黃 蘇子炒 桑皮蜜炙 杏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陳皮去白,各半兩, 炙甘草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食後服。

細辛五味子湯

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喘息,不得安臥,胸滿迫塞,短氣減食,乾嘔作熱,咳唾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昬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痛引胸脅,不問新久,竝宜服之。」

細辛 半夏湯泡 烏梅去核 甘草炙,各一兩 鸎粟殼去蔕炒,一兩五錢 北五味子三兩 桑白皮炒,二兩

右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一片,煎六分服。

金星丸

治小兒風熱壅盛,喉中痰鳴,嗽喘氣粗,面頰紅,腮赤腫疼,咽喉壅塞,目開,不得多眠,發熱狂言,煩躁多渴,則生驚風,大便不通,小便如血,諸般熱壅瘡痍,煩躁,竝宜服之。

川鬱金 雄黃各二錢半 巴豆七粒,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