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俗名「鎖肚。」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於肛門,閉而不 通,無復滋潤,所以如此。至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婦人 以溫水漱口,吸咂兒前後心,并臍下手足心,共七處, 凡四五次。仍以輕粉半錢,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將 少許服之,以通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 物透而通之,金簪為上,玉簪次之。須刺入二寸許,以 「蘇合香丸」納入孔中,糞出為快。若肚腹膨脹,不能乳 食,作呻吟聲,至於一七,難可望其生也。

《田氏》治法,「先用硬蔥鍼絍肛門,如大便不下,後用牛 黃散送硃砂丸,一時自見。」

大小便不通

小兒初生日,腹脹欲絕,大小便不通,亦如前法,吸咂 胸前、背心、手足、臍下七處,以紅赤色為度,須臾自通。

垂癰

小兒出腹,六七日後,其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 裏清凈也。若喉裏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若懸 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鍼,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 刺決之,令氣洩去,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 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餘小小 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 舌。」有著頰裏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有著齒齗上者, 名「重齗。」皆刺去血汁也。刺後用鹽洗拭,急用「如聖散」, 或「一字散」摻刷。

口中有蟲

《外臺》療兒吃奶不穩,七日以來,壯熱,顏色赤,鼻孔黃, 恐作撮口及牙關蟲,似蝸牛,亦似黃頭白蚌螺。用竹 瀝半合,和少許牛黃服,瘥。又豬肉拭口,即蟲出。

噤風

《巢氏》云:「兒口內忽結聚,舌上如黍,不能取乳,名噤。由 在胎熱入臟,心偏受熱。」

《聖惠》:「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撮口,二著噤,三臍風。皆急 病,著噤尤甚。過一臘方免。牙關緊急,喫乳不穩,啼聲 漸小,口吐涎沫。人見大小便通,以為冷熱所得,不知 病在喉舌,狀亦極重。善救療者,十不得三四。依將護 法,防於事先,必無此患。」

但有此證,急看兒上齶有點子,先以指甲輕輕刮破, 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蠍散之類。如口噤不開,服諸藥 不效者,生南星去皮臍,研為極細末,龍腦少許合和, 用指蘸生薑汁於大牙根上擦之,立開。凡臍風、撮口、 噤風,三者雖異,其受病之源則一也。大抵裏氣鬱結, 壅閉不通,並宜服,煎豆豉汁與喫,取下胎毒。《千金》云: 「小兒初生,其氣高盛,若有微患,即須下之,若不時下, 則成大疾,難為療矣。紫霜丸量而與之。」

茅先生云:「兒生一百二十日內犯風噤,因母受胎有 疾,故受毒氣,生來血氣未調,又被風邪所擊致之。治 法:先與奪命散吐風涎,後下醒脾散,夾勻氣散與服, 又下雄牛散夾硃砂膏,常服即愈。如手捉拳,噤口不 開,死。」

撮口

外證舌強脣青,聚口撮面,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 不出,飲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療。 其或肚脹、青筋,弔腸卵疝,內氣引痛,皆腸胃鬱結不 通致之。治法貴乎疏利,辰砂膏是也。初生一臘,乃免 七日也。

張渙云:「嬰兒胎氣挾熱,亦因母有邪熱傳染,或生下 沐浴當風,襁褓失度,致令嬰兒啼聲不出,乳哺艱難, 名曰撮口不開病。七日之內尤甚,急風散主之。」

臍風

《千金》有臍風、臍瘡、臍濕三者,皆因斷臍後為風濕傷 而成。夫風入臍,臍腫腹脹,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甚 者發搐,為臍風;腫濕經久不乾,為臍濕。風濕相搏,令 臍生瘡,久不瘥,為臍瘡。有一不已,入于經脈,多變為 癇,癇成作癇治。

曾氏法:先投劫風膏,次以五苓散加寬氣飲,入薑汁、 蔥白、燈心煎湯調服,與解風痰,及用《一字金》煎荊芥 湯,或薄荷湯調抺口內,證輕即快。 如稟賦充實,發熱有痰,驚搐,投黑白飲,溫蜜湯,空心 調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進白芍藥湯,水薑棗煎 服。常用此法亦妙。若臍凸肚緊,微有青色,口撮一開, 肝風盛而脾土受制。不可施治。凡有此候。百無一治。 縱使得安。亦非長壽。

臍突

曾氏曰:「臍突一證,又非臍風。此亦因初生洗浴,繫臍 不緊,穢水浸入于內。產後旬日外,臍忽光浮如吹,捻 動微響,間或驚悸作啼。治用白芍藥湯加薏苡仁,水 煎空心溫服;次以外消散塗貼,自然平復。」

臍風撮口,在百日內多不治。

臍濕

嬰兒臍中腫濕,經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宜速療 之。

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