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頭生胞瘡者,初因皮破成瘡,膿水不乾,頭毛粘結,內 生虱,痒則抓之,年久不愈,有成癩頭,當先去其虱,用 石菖蒲煎湯洗之,其虱盡死,待乾用水銀、膩粉二味 放碗中,以指研勻,入津調濕,指蘸藥搽瘡上四畔及 髮內,虱盡去,方用秋牛皮。口上煙膠,不拘多少,松 香研末,入輕粉少許,雄黃少許,熬熱,熱油調塗患處。 頭生軟癤者,年久不愈,用紫金丹塗之效。

髮遲

頭之有髮,猶山之有草木也。髮者血之餘,髮之多寡, 由於血之盛衰也。《坎》為血卦,血者腎之液,髮者腎之 苗也。故其色黑也。兒髮久不生,生不黑者,皆腎虛也, 宜地黃丸主之。

大病後,其髮成穗,或稀少者,乃津液不足,疳勞之外 候也。宜「集聖散主之。」

《幼科發揮》

䪿陷

䪿陷者,謂䪿門陷下成坑也。其證有二:《經》云:「陷者,下 氣虛也。」大病之後,津液不足,真氣下陷成坑窟者,宜 大補元氣,調元湯加升麻主之。有脾胃虛弱,飲食減 少,脾主肌肉,肉去皮薄,顖門露見,非陷也。宜服肥兒 丸、參苓白朮散補脾胃,則能飲食,肌肉自平,䪿不露 矣。

枕陷

又有後枕陷者,《活幼心書》謂其證尤重於䪿陷者,此 大虛極,百無一活。殊不知此非病也,乃父母之過也。 初生兒頭骨未合,當用菉豆作枕枕之,常與移動,勿 使只在一邊,則頭骨必正矣。此後枕骨陷下者,乃兒 臥日久之所致也。若難養,則頭骨四破,高下成縫者, 皆非壽子也。

頸軟

頭仰者,頸軟也。頸者,頭之莖也,一名「天柱骨。」頸軟者, 乃天柱骨不能任元,而前後左右傾倒也,此惡病也。 其證有二:小兒初生便頸軟者,皆胎稟不足,腎氣虛 弱也。腎主骨,脾主筋,筋不束骨,其骨則折,母能令子 虛也。此兒難養,縱長不及四旬,腎氣虛矣,宜服地黃 丸加當歸、續斷主之。有因大病之後,頭骨不能起者, 此血氣虛弱也,宜十全大補湯,煉蜜丸服。《經》云:頭者, 清明之府也。頭仰斜欹,神將去矣。凡大病人有是證, 難治。

疳眼

此證多是飲食炙煿,甘辛積熱,以致脾胃成疳,上攻 眼目,赤澀烏珠有瞖,久漸變白,宜速治療,若不早除, 多成痼疾。初服清熱飲,次服「五疳丸。」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解顱

仲陽謂解顱生下而顖不合,腎氣不成也。長必少笑。 更有目白睛多,晃白身瘦者,多愁少喜也。餘見腎虛 證。楊氏曰:「小兒年大,頭縫開解而不合者,腎主髓,腦 為髓海,腎氣有虧,腦髓不足,所以頭顱開而不能合 也。人乏腦髓,如木無根,凡得此者,不遠千日,其間亦 有數歲乃成廢人。設有此證,不可束手待斃,宜與錢」 氏地黃丸。仍用南星微炮為末。米醋調敷。於緋帛烘 熱貼之。亦良法也。柏子仁散、三辛散等劑傅之尤妙。

䪿陷䪿填

䪿陷者,始因臟腑有熱,渴飲水漿,致成洩利。久則血 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䪿陷如坑,不能平滿。用狗 頭骨炙黃為末,雞子清調敷之。「顖填」者,顖門腫起也。 脾主肌肉,乳哺不常,饑飽無度,或寒或熱,乘于脾家, 致使臟腑不調,其氣上衝,為之填脹,䪿突而高,如物 堆起,毛髮短黃,自汗是也。若寒氣上衝則牢。音昂履頭 也腫硬如履頭突起熱氣上衝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劑 量輕重,兼與調氣。小兒肝盛,風熱反攻亦然,此證未 易退差。或熱證用大連𧄍散以消之。有表熱證,柴胡 散主之,又有封䪿散掩之。論曰:小兒胃氣沖和,則腦 髓充盛,䪿頂漸合。若胃氣熱,熏蒸臟腑,則渴而引飲, 因致洩利,令臟腑壅熱,血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所 以顖陷也。《聖濟經》用當歸散、地黃丸。

目內證

「目內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 主之。清肝熱,瀉青丸主之。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瀉 黃散主之。無精光,腎虛,地黃丸主之。」《龍木論》:「小兒以 鬥睛候,皆因失誤築打,損著頭面額角,兼倒仆,令兒 肝受驚風,遂使兩眼鬥睛。宜服牛黃丸,口議血眼。宜 服生熟地黃散,流行血氣。熱毒,服小防風湯,風毒,服」 小流氣飲,積毒服「小菊花膏主之。」斑瘡入眼,決明散、 蔤蒙花主之。又有犀角散、石楠散,通頂為妙。或瀉後, 眼如上膜,或痘疹入眼,眼不能開,及諸證眼定無精 光,難治。

耳病

耳者,腎之候。小兒腎經氣實,其熱氣上衝於耳,遂使 津液壅滯,為膿為汁者也。亦有澡浴水入耳中,水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