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肝受熱風天柱倒,但將涼藥與維持。貼須性熱筋方 緩,立見溫和請勿疑。「吐瀉項軟惟調氣,傷寒柱倒不 須醫。」

此或傷寒或吐或瀉,乘虛邪毒透入肝脈,熱邪所侵, 是「致令筋軟長,或手足軟而不解舉,或項頸軟而不 解舉。若有前證,即須涼膈。若吐瀉則先調胃氣貼項, 并服涼肝膽藥,不可太熱,亦恐過寒。」

頭瘡論

小兒頭瘡,是六陽受毒,熱而攻頭成瘡也。若頭上散 成片,常常燥痒,毛髮稀少,有類白屑,此因積熱上攻, 名曰禿瘡。瘡雖生於頭,世人只知以藥外傅得愈,不 逾旬月,其瘡又發。何為而然?蓋頭者,諸陽所會之處。 《洪範》五行,火曰「炎上。」熱毒上攻,兩陽相灼,故瘡生於 頭。法當解陳莝之積熱,導心經之煩躁,斯可矣。 小兒久癩頭。以「防風通聖散」酒製。除大黃另研為末。 再用酒拌曬乾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日四五服。至 三十貼見效。

髮遲髮黃

《巢氏》云:「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華在髮。小兒有稟性,少 陰之血氣不足,即髮疏薄不生,亦有因頭瘡而脫落 不生者,皆由傷損其血,血氣損少,不能榮於髮也。足 少陰腎經,其血氣華於髮,血氣不足,則不能潤悅於 髮,故髮黃也。」

目赤腫痛

曾氏云:「熱極挾風,則目赤腫痛,晝夜不開,驚啼不已。 先用九仙散,水薑、蔥煎服;次三解散,溫米泔水調下, 及點以黃連膏。」

若夫天行時證,暴赤腫痛,晝夜苦甚,久則昏矇。治法 先以九仙散解表,次以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大黃、薄 荷、竹葉、生地黃,水煎服。併投草龍膽散,及點以黃連 膏,貼以清涼膏。

有孩兒胃氣素虛,脾氣實盛,眼泡赤腫,羞澀不開,遽 按苦寒之劑以退赤腫,反傷脾胃,不吐則瀉,或四肢 微寒,復以溫藥調治,則目疾轉加。宜先用㕮咀五苓 散,水薑燈心煎服,次投瀉黃散自愈。

有心脾蘊熱經久,及肝受邪熱,致兩目羞明,眼泡浮 腫,微有紫色,大腑閉或流利,小便澀,或通順。先以百 解散發表,次投明目飲,自然平復。仍忌酒葷三五日。 有小兒薄劣,多致塵埃入目,揩摩成腫,發熱作痛,啼 哭不已,用辟塵膏治之立效。

余平生無眼赤之患,用之如神。大人小兒可通用。凡 眼赤澀之初,只用自已小便,張目溺出,用一指按抹 眼中,便閉目,少頃即效。此以真氣逼去邪熱也。

外障

小兒病,目生瞖,不可輕用點藥,只以服藥內消為主, 看赤脈上下內外,分經處治。

痘瘡入目

痘瘡之毒,發於五臟六腑,毒之盛者,眼必受之,古人 留護眼之法,其意深矣。凡瘡出太甚,兩眼常出淚者, 肝熱也。此時眼中無瘡,但內服瀉肝火之藥。蓋眼中 之痘,常在收靨不齊之後有之。如瘡入目成膚瞖者, 切不可用點眼藥,損睛破瞳,成廢人矣。痘疹收後,目 不可開者,肝熱則目澀不敢開,明暗皆然。心熱見明 「則合,暗處則開,謂之羞明」,此有餘熱在心肝也。如瘡 未成膿,腫去目開者,瘡已過期,收靨不齊;目閉不開 者,瘡壞欲變;目上竄者,心絕也;直視不轉者,腎絕也; 非泣而泪自出者,肝絕也;微瞑者,氣脫也;血貫瞳子 者,火勝水竭,皆死候也。

痘毒入眼而虛弱者,不宜涼劑,俟靨後治之。雖有目 瞖,切不可用點藥,只宜活血解毒,俟五臟和平,瞖當 自去。若誤用點藥,則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丹溪》云:「如痘傷眼,必用山梔、赤芍、決明、歸鬚、連𧄍、防 風、桔梗、升麻,小劑末之調服。如眼無光,過百日後,血 氣完復,則自明矣。」

張炳云:「治瘡疹後毒氣攻眼,或生瞖膜赤黑之類,宜 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煎服。兼用黑豆皮、糓精草、海 蛤、甘草等分為末,用熟豬肝切片蘸服,神妙。一方治 痘毒目瞖,用江西蛤粉、黑豆皮、甘草、蔤蒙花等分為 末調服。」

《丹溪》云:「痘後生瞖,數服效。用葳靈仙、仙靈脾等分,洗 凈,不見火與日,為細末,每服隨時。」

《錢氏》黃蘗膏痘初出,塗面護眼調肝散治瘡疹太盛, 服之不入眼。

痘疹餘毒證

痘疹為毒最重,為自稟受以來,蘊積惡毒深久之故。 古稱曰「百歲瘡」,謂人生百歲之中,必不能免一發,則 諸經百脈清純,太和之氣皆為其擾亂一番,正氣大 虛,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為疾。況目又清純之 最者,通於肝膽,肝膽為清凈之府,邪正不並立,今受 濁邪熏灼,則目有失發生長養之源,而病亦易侵,皆 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於病中食物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