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小兒年大,頭縫開解而不合,宜腎氣丸或八物湯加酒炒芩、連;外用南星、白斂為末,醋調攤紅帛上,烘熱貼之。或虎頭骨燒灰,油調敷縫中,外作頭布遮護其父母,宜服「腎氣丸」 、虎潛丸,俾精血充足,後育子女,無是患也。

䪿填䪿陷

風熱䪿。填脾虧陷。

䪿填者,肝氣盛,風熱衝上而成此候也。《玉環集》·歌曰:「䪿門腫起定為風,此候應醫也不中,若或加坑如盞足,七日之間命必終。」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斑後瞖膜遮睛

《海藏》云:「東垣治斑後風熱餘毒,瞖腰氣障遮睛,以瀉 青丸治之大效。」《保命集》云:「退瞖膜妙,不特斑後,減大 黃服。」余以為肝經久蘊風熱,乃生瞖膜,瀉青丸正所 以拔病根也。

小兒斑疹後,毒上攻於目,瞖膜腫痛,脈實強壯能食 者,羚羊角散加減以解之。氣血虛而胃弱者,須以補 養為先,而佐以解毒,斯得之矣。丹溪曰:「犀角性升散, 較諸角尤甚。痘後有餘毒者用之,如無餘毒,虛虛之 禍,如指諸掌,不可不知。」

雀目

小兒雀目,屬肝脾二經,脾弱者健脾,肝虛者養血,宜 分兩途,飲食面色如常,但夜不能見物,還明飲妙。

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解顱

腎氣盛者,顖小而合早。腎氣怯者,解顱而顖不合。顱 不瘥而病交攻,極難將護,最為大病。

䪿門腫陷論

小兒初生,皆有顖門者,臟氣未充,骨髓未完,滋養未 備故也。臟腑皆以脾胃為養,兒自生以後,得五糓所 滋,則臟氣充而骨髓完,所以兒至能食則顖門合也。 顖門者,繫於脾胃。《聖濟經》言:「衛顖之天五。」五者土也, 脾胃屬焉。小兒有顖腫者,由脾胃不和,冷熱不調,或 怒啼飲乳,或喘急咳嗽,致陰陽氣逆上衝而䪿腫也。 熱則腫而軟,冷則腫而硬。又有䪿陷者,或因瀉痢,或 小便頻數,或曾服清藥以利小便,或本怯氣弱,或別 病纏綿,皆使臟虛而不能上榮於顖,故令顖陷也。此 皆小兒惡證,得愈者鮮矣。

頭上諸病論

小兒頭上生軟癤者,由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皮膚,持 於血氣,壅滯經絡,蘊結而生。亦如身上生癤無異。但 生在頭上,始則赤腫而硬。其邪微者,散則自消,其邪 甚者,腫赤內搐潰,膿血作痛。以頭上皮緊至熟,多不 能去膿,根中有惡汁不盡,因而復發。或在根邊別生, 連續不瘥,常常拱膿,故名曰「軟癤。」

小兒頭有禿瘡者,按《九蟲論》云:「是蟯蟲動作,與風邪 相乘,上於頭之皮膚,搏於血氣,傷其榮衛而所生也。 榮為血,受病則為赤禿;為氣,受病則為白禿。」榮在內, 邪稍難干,故患赤禿者少;衛在外,邪易得著,故患白 禿者多。其始生如癬之斑點,上有皮屑,漸漸作痂,以 成其瘡,遂至滿頭髮落殆盡。若刮去其痂,則瘡皆是 孔眼,大小不等,如蟲之窠有膿汁出,不痛而癢,癢乃 不可禁,是知有蟲為風也。又一種俗呼為「鬼舐頭」,小 兒有頭瘡,過夜被鬼舐之,則引及滿頭,有赤痂,或云 便赤禿也。

小兒頭瘡者,由臟腑有熱,上衝於頭,外被風濕,復相 乘之,搏於血氣而生其瘡,故曰「頭瘡。」此候與禿瘡特 異。且禿瘡者,有白有赤,硬痂遍滿其頭。此頭瘡者,但 一兩處生其痂,並不白硬而乾,時時常有膿血濕汁, 俗呼為「長頭瘡。」小兒失於沐浴者,便生此瘡也。

心氣盛者,形神清而多髮;心氣怯者,髮久不生,生則 不黑。心主血,髮為血之餘,怯則久不生也。

耳中諸病論

小兒有忽患耳聾沉聽者,由風邪乘於手太陽之經 也。邪隨其經入於耳內,邪正相搏,氣停塞滯,則令耳 聾,不能聰聽於音聲也。輕者則為「沉聽」,謂耳中沉沉 然,輕小之音則不辨,重大之聲纔聞也。

耳中鳴痛

小兒有耳中或鳴或痛者,由風邪入耳,與正氣相干, 搏於血氣者即為鳴,搏於經絡者即為痛也。

耳中腫瘡出膿汁

小兒有耳中腫,或生瘡出膿汁者。由風濕相乘入於 耳,邪正相干,搏於氣血,傷於經絡,輕則為腫,重則生 瘡。若津液結潰,變為膿血汁出。又有因水或眼淚入 耳,停搏正氣,亦為膿汁,俱名「聤耳」,又名「膿耳」也。

眼目病論

小兒眼目生病者,多因恣食甘酸,臟生邪熱,熏炙肝 經,衝發於目,或為赤腫痒痛,或眵淚隱澀,或生赤脈, 或生瞖膜。又痰飲毒氣漬肝,致臟氣不得宣通者,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