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散、豬肚丸。皆對證之藥。

疳積

其候面帶青黃色,身瘦肚膨脹,髮豎,身熱,肚中微痛, 此因疳盛而傳為此候。治之先用勻氣散、醒脾散調 理,二日後下青金丹,取下疳積,再下勻氣醒脾散補 之,常服保童丸即愈。

《玉訣》云:「疳氣腹脹潮熱,先與調胃氣,後與取虛積藥, 次服疳藥。」

疳瀉

先用青金丹取下疳積,後用勻氣散、香連散、乳香散 調理,瀉止,常服「保童丸。」

《石壁經》云:「疳瀉因不慎飲食,或食交乳致然。腹中有 片子,或如雞子,又加三二指大,所以作瀉。糞如糟,毛 髮硬,面無光,或青黃色,目多仄視,當分水穀,乃須溫 和藥,和氣即瘉。若藥熱則作腫而死。」

瀉而多食為蟲疳,宜殺蟲藥;瀉而少食為冷疳,宜溫 藥。

虛羸

母氣不足,則羸瘦肉極。

小兒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 氣衰弱,不能榮於肌膚也。挾熱者,即溫壯身熱,肌肉 微黃。其挾冷者,即時時下痢,脣口青白。

小兒經諸大病,或驚癇,或傷寒,或溫壯,而服藥,或吐 利發汗,病瘥之後,氣血尚虛,脾胃猶弱,不能傳化穀 氣以榮身體,故虛羸也。

更當審其形色,察其見證。如面赤多啼,心之虛羸也; 面青目劄,肝之虛羸也;耳前後或耳下結核,肝經虛 火也;頸間肉裹結核,食積虛熱也;面黃痞滿,脾之虛 羸也;面白氣喘,肺之虛羸也;目睛多白,腎之虛羸也。 仍審相勝而藥之。又寒熱二證,不可不辨。若腹痛瀉 利清白,不渴喜熱,此屬寒證,雖在夏月,宜木香丸。身 熱煩躁,瀉利焦黃。作渴喜冷。此屬熱證。雖在冬月。宜 「胡黃連丸。」皆捨時從證火治法也。

丁奚

小兒丁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 故也。哺食不消,則水穀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 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若久不差,則變 成穀癥,傷飽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 立名也。

凡小兒或因吐而瀉,久不差,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脛 小,號曰「丁奚」,七歲以下號「鼓槌風」,十五以下名「鶴膝 風。」蓋此竝是風冷傷於腎所致,腎主骨故也。 疳脹丁奚《辨證》云:「小兒腹大,如有青筋見,即曰疳脹, 如無青筋,乃名丁奚」,是因過飽傷食而得之。

「丁奚」者,亦久積成疳之證,皆因飲食過傷於脾胃,脾 胃虛不能磨化飲食,飲食漸減,無以生其氣血,面白 色慘,潮熱往來,腹大而多青筋,手足如筒,顱顖開解, 頸項小而身黃瘦。先投萬應丸,次參苓白朮散,早晨 一服,與養胃氣及醍醐散進食,食後下烏犀丸三粒 至五粒,助脾化食,此即用迎奪之法,間投醒脾散、沉 「香檳榔丸、木香莪朮丸,次第調理。有渴瀉腹痛,千金 膏亦好。若脾氣稍和,飲食漸進,再以化癖丸、快活丸 常服,或用烏犀丸略下二三行,勻氣散止補。有寒熱 往來,柴胡飲主之。腹脹,投南星腹皮散。有餘熱,麥芽、 柳枝煎湯,調三解散。有蟲,下史君子丸」,斯疾得之,非 一朝一夕,然施治之法,亦須漸漸令其平復,欲求速 效則難矣。凡雞、酒、羊、麪、魚、鮓,甘甜生冷毒物,宜忌之。

哺露

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 肌肉不榮,柴骨羸露,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宜麝香 進食丸。

哺露者,亦由乳哺不節,損於脾胃,脾胃損而飲食減, 形容羸瘦,則臟腑之氣不能宣通,時間有熱,謂之「哺 露。」此候與丁奚相去不遠,但食多吐逆,臟氣虛冷,而 泄瀉無度,糞中有蟲,治法同前丁奚證,藥惟加養臟 湯服之。

《樓英醫學綱目》

十二無辜疾證

天弔 鵝口。 木舌 懸癰。 重齶 胡孫噤。 臍風 撮口。 重舌。 《乳淵》 龜胸 著噤。

五疳

心疳者,苦要驚啼,常只喫水,少食辛味,耳邊有青脈, 舌上有焦點者不治。

「肝疳」者,目帶青,左脅下硬,多吐沫,眼頭黑者,不治。 「脾疳者,肚大青筋,脣口無血色,人中平,下痢不止者, 不治。」

肺疳者,咳逆氣急,瀉白水,身上黑斑者,不治。

腎疳者,要喫醎酸,喫水不住,小便如粉汁,齒黑有瘡 骨出,耳乾腦焦,不治。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五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