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天泡瘡,狀如水泡,屬肺胃二經風熱。若發熱焮痛,邪 在表也,用「人參敗毒散。」發熱咳嗽,邪在肺也,用加味 瀉白散;熱渴便祕,邪在內也,用加味清涼飲。此肌膚 之證,當去毒水,以金黃散或黃蘗蚯蚓敷之,當歸膏 亦善,既安不必服藥。若因攻伐過度,元氣虛而變生 別證者,當參各門治之。

楊梅瘡

楊梅瘡,乃天行時毒,亦有傳染而患之,或稟賦所得 者,受證在肝,故多起於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蝕傷眼 目,腐敗腎莖,拳攣肢節。初起之時,上體多者,先用荊 防敗毒散;下體多者,先用龍膽瀉肝湯;大便祕者,先 用大連𧄍飲,後用換肌消毒散。若蝕傷眼目,兼用九 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肢節拳攣,兼用蠲痹解毒湯。 若因脾胃虧損而不能愈者。先用異功散。後用「換肌 消毒散。」若用輕粉之藥。多致敗證也。

按:楊梅瘡起於近代,多淫夫御不潔之婦,傳染而致者。其在小兒得之乳抱傳染者輕,得之父母遺體者重。治法與大人同,更當求之專科。

王爛瘡

夫小兒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 瘡。其熱偏盛者,其瘡發勢亦盛。初生如麻子,須臾出 大汁,潰爛如湯火所傷灼,故名「王爛瘡」也。

紅絲瘡

有一種紅絲瘡,雖非丹胗,其毒實同。多生於兩手中 指節上,男左女右則尤甚也。其狀但一水泡,清澄光 瑩,如小雞頭大,其底下《濈濈》然數十,如小針孔,不痒 不痛,都無妨礙。泡邊則有一絲,脈如紅絲,隱隱在皮 裡,其行甚速,循臂而上,過肘則危,至心即死。有此證 者,急以針迎頭挑斷,或嚼白梅封之,絲即不行。

惡核瘰𤻤

《瘰𤻤》一證,先賢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熱,稽考形狀 非一,不過隨象命名。大概初發於頸項肌肉之間,未 成膿者,從本引末,可使衰去,針之灸之、傅之,從其所 因而施療。然小兒幼弱,豈堪針灸,但以服餌塗貼之 劑為治。此疾多生於耳後及頸項兩旁,初發止是一 枚,次必連生,大小十數,纏繞項下,累累如貫珠,逐個 先腫,作膿穿破,輕者可愈,重者難治。先穴漏膿,長歲 不乾,謂之「漏項。」原其得病之初,自是三陽感受風熱, 與血氣相搏而成。治以百解散加當歸散,水薑蔥、燈 心煎服;次用元參飲及牛蒡湯、木通散、內消丸與之 宣熱化毒,洗以槲皮散,塗用白芨散、二香散,使血氣 行,膿乾汁盡,則自愈矣。仍忌臊毒野味。其證不致再 作。

熱毒《瘰𤻤》,乃手足少陽、足厥陰二經風熱之證,或肝 疳食積所致,其證發於項腋,或耳前後,或如貫珠,當 分表裡虛實。若焮赤腫者,肝經熱毒也,用「人參敗毒 散。作痛寒熱者,肝火內作也,用加味小柴胡湯。不痛 而小便黃,肝血虛也,用六味地黃丸。隱於肉裡而色 不變者,肝疳內作也,用九味蘆薈丸。」膿成而不潰,或 潰而不斂者,脾氣虛弱也,用「益氣養榮湯。」凡此腫焮 疼痛,寒熱作渴者,屬病氣有餘,形氣不足,宜清肝火, 生肝血。腫硬不潰,潰而不斂者,屬病氣形氣俱虛,治 宜補腎水、實脾土。若因乳母恚怒,肝火遺患者,又當 隨所因而治之。

驚風結核,屬肝膽二經。風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風熱 同化,其病抽掣擾動,此乃風熱血燥而然耳。蓋風動 則肝火盛,火盛則肝血內消,血不能養筋,故筋攣結 核如貫珠然。頸項兩側,正屬肝膽經部分,治宜滋腎 水,清肝火,養陰血,壯脾土。蓋腎水旺則肝火自清,肝 火清則陰血自生,陰血生則相火自寧,火既寧則無 熱傷元氣,火乘土位之疾矣。

胎毒瘰𤻤者,乃稟肝膽二經鬱火氣滯所致。蓋肝膽 經行人身之側,若因肝火動而受患,故發於肝膽二 經部分,當審其因而藥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虛內 熱者,當審其所因而調其母,不可用峻厲之藥,恐傷 元氣也。

瘡疥

小兒經絡蘊熱,頭面及身體生瘡,四君子加瓜蔞根、 桔梗各半錢煎服。

小兒惡瘡,天氣溫和,頻與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 宜服藥。小兒不得已而服藥,此乃下法。若將養合宜, 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節,勿令過飽,此養生之理也。 胎毒瘡疥,因稟胎熱,或娠母飲食之毒,七情之火,初 如乾癬,後則膿水淋漓,或結靨成片。或發於兩耳眉, 或耳前後髮際之間,屬手少陽經。若發於四肢,屬脾 胃經。發於兩脅,屬肝經。發於額,屬心經;發於腦,屬膀 胱經;發於頦頰,屬腎經。當隨各經所主五臟勝負,及 乳母食啖厚味鬱怒所傳致而調治之,不可驟用化 毒、犀角等丸。設元氣復傷,轉變他證,尤為難療。 熱毒瘡疥,因乳哺過早,或嗜甘肥,臟腑積熱;或母食 膏粱厚味,或七情內火所致,當分臟腑所屬之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