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凡痢疾日久,大熱大渴不退者,不治。六脈洪數,面赤 身弱者不治。嘔吐不食,服藥無效者不治。日久不止, 下紫血成塊者不治。下黑水如屋漏塵水者不治。痢 久轉作驚搐者不治。痢後變作泄瀉,雖飲食如常者 不治。日久作渴不止,飲食漸減者不治。手足消瘦,大 肉折者。不治。脫肛一寸不收者。不治。

以上俱痢疾日久,犯此者不救。

《祖傳》治痢不問赤白,先以解毒丸下之,後以香連丸 調之。

西江月

痢疾古名滯下,食積濕熱相參,腸鳴疼痛不能安,裡 急後重無偏。赤乃小腸火盛,白乃大腸邪傳。愚醫以 白作寒看,辛熱亂行丸散。

治痢「初無二法,《河間祕訣》流傳,行氣和血術中先管, 取子全無變。氣行後重自止,血行下痢須安。寒涼淡 滲禁辛甘,不怕年深日遠。」

凡痢先行,通藥,黃連枳殼檳榔,當加酒蒸過大黃甘 草芒硝相傍。若還赤白,日久人事,虛弱彷徨,保和丸 子是仙方,最要認病的當。

下後痛除裡急,再將赤白猜詳。「赤痢無過剪紅方,白 痢固腸穩當。赤白相兼不愈,香連丸子高強,明醫四 海把名揚,奪取錦𦆑頭上。 若遇時行痢疾排門一樣無差,頭疼身熱慢吁嗟,疫 癘時行須怕,先用人參敗毒,次將承氣推車,然須察 脈再減加,虛實分明方罷。」

痢久前方不止,氣陷腸滑無停。急將良藥與提升,固 澀兼行甚穩。參朮升麻歸芍,烏梅粟殼蓮芩,乾薑訶 子赤茯苓,粳米、陳皮作引。

記取「痢家藥品,解毒梔子連芩,硝黃二味可推陳,木 香青皮痛定,枳殼檳榔後重,升麻柴胡提升固腸。粟 殼訶梅靈,澤瀉豬苓水順。」

痢疾不治數證。脈如洪大。須防噤口不食吐水漿,大 熱渴煩腹脹。大孔不收。魂戶糞如塵。黑瓜穰。面紅脣 赤陷眉眶。氣急悶亂死樣。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瀉痢

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 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赤白滯起數去。小兒腹 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熱者,宜調中湯下之, 熱便歇,痢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宜服之。又夏 月秋初,急有暴寒,折於盛熱,無可發散,客搏肌中,發 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瘧痢俱作, 皆由榮衛不和,腸胃虛弱,冷熱之氣,乘虛客於腸胃。 又因飲食所傷,冷熱不調,夾冷則白,夾熱則赤,冷熱 交攻,則膿血相雜。亦因沉積所作,赤痢積熱,白痢積 冷,赤白相雜,冷熱之積。若脾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糓, 則糟粕不聚。或春間解脫,風冷所傷,腸胃虛弱,卒被 風寒所折,便為下痢多矣。《經》云:「春傷」於風,夏必飱泄 故也。調中湯去大黃加枳殼。更痢不止,則加黃連治 之。其暴下痢者,車前子末之,米飲調下亦效。暑月用 五苓散、車前子散,燈心湯調服,潑火散加減服。太陽 陽明合病者,必下痢,葛根湯主之。嘔者,加半夏,四逆 散亦可服。

諸色痢

小兒痢候,皆因飲食無節,或餐果食肉物,不知厭足, 乃脾胃尚弱,不能剋化,停積于臟,故成痢也。熱搏則 赤,風寒之氣入于腸胃,致令津液凝滯,則成白痢。或 夾青者有驚積;或如魚腦,肚中疼甚者,大扺八痢。但 冷、熱、赤白,藥性雖有不同,治法不相遠矣。又有赤白 相雜者,當先去其熱積,須用大黃、枳實、𥐚、硝之劑,以 去其熱毒,然後以黃連、黃芩、黃蘗解其熱,痢自止,疼 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則用地榆、熟艾等劑調理, 自然平復。脾虛者,不可輕用粟殼澀滯等劑,必致危 困,須用沒石子、黃連、阿膠、地榆以止之,方為盡善。其 枳穀、芍藥,皆要藥也。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蓮散主之, 香脯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風湯主之。脾毒 痢,臟熱,常服香連丸、黃連香薷飲,去桂,五苓散、茅根 湯、當歸、芍藥、枳殼、地榆、川芎等劑。先與解毒退熱,卻 與開胃進食,分利水糓,寬腸定痛,先與水浸丹、敗毒 散、地榆飲,寬腸枳殼散。有熱而痢不止者,三黃熟艾 湯主之。積滯不通者,神芎亦可用。熱甚煩躁者,黃連 解毒湯解之,潑火散亦效。

《樓英醫學綱目》

痢疾

小兒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傷,停滯不能 剋化,又為乳母恣食生冷熱毒厚味以傳之,又為風 溫濕熱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裡急窘迫、急痛者, 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 於內,無所發散,客搏肌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內外 俱發則為瘧痢。凡痢久則令腫滿,下焦偏冷,上焦熱 結,則為上實下虛。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