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嬰幼闕乳,粥飯太早,耗傷形氣,則疳之根生。或三兩 晬後,乳食稍多,過飽無度,則疳以傷得。或恣食甘肥 粘膩生冷鹹酢,以滯中脘,則疳因積成;或乳母寒暄 失理,飲食乖常,喜怒房勞,即與兒乳,則疳因母患,傳 氣而入,此非病家不能調適之過乎?疳皆脾胃受病, 內無津液而作也。有因吐瀉之後,妄施吐下,津液虛 竭得之者;有因潮熱大下,利無禁約,胃中焦燥得之 者;有因傷寒裡證,冷駃太過,渴引水漿,變而生熱,熱 氣未散,復於他邪得之者。又有病癖寒熱,脅下痛硬, 或者不能漸與消磨,遽以硇巴峻決,津液暴傷得之 者。此非醫家輕藥壞病之過乎?

肝疳,亦名「風肝」,亦名「筋疳」,其證白膜遮睛。筋疳,瀉血 而瘦,眼白青,眼睛澀癢,搖頭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 臥,面色青黃,髮疏頭焦,筋青腦熱,渾身瘡癬,腹中積 聚,下痢頻多,久而不痊,轉甚羸瘦,目生眵糞,髮際左 臉多青,或白睛微黃,瀉利夾水,或如苔色。

心疳亦名「驚疳」,面黃頰赤,身壯熱,口內生瘡,渾身壯 熱,吐利無常,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乾心躁,口舌生 瘡,痢久不痊,多下膿血,有時盜汗,或乃虛驚,小便赤 澀,五心皆熱,咬牙舒舌,愛飲冷水,喜伏眠于地。 脾疳亦名「食疳」,其證脾疳食不消,胃疳多吐,腹多筋 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欬逆,面色痿 黃,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悶,水穀不消,口鼻常 乾,情意不悅,愛暗憎明,陽胃不和,利多酸臭,愛食冷 物,引飲無度,身面俱黃,髮稀作穗,頭大項小,腹脹腳 弱,間或釀瀉,肌瘦目慢,晝涼夜熱,不思乳食。《錢氏》云: 「肥疳即脾疳也。」身瘦虛黃,乾而有瘡,其候不一,種種 異端,今略舉之:目澀或生白膜,脣赤身乾,黃或黑,喜 臥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瘡疥,瀉青白黃沫,水痢,色變 易,腹滿,身耳鼻皆有瘡,髮鬢作穗,頭大項細,極瘦飲 水,皆其證也。

此言脾疳證候,多與餘疳相濫。蓋疳為脾經本病。固應兼之。

肺疳亦名「氣疳。」其證氣喘,口鼻生瘡、咳嗽氣逆、皮毛 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脣邊 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大腸不調、頻頻泄利,糞中 米出、皮上粟生、鼻下赤爛、手足枯細、口有腥氣、右腮 晃白。

腎疳,亦名「急疳」,又名「骨疳。」其證腎疳極瘦,身有瘡疥。 骨疳喜臥冷地,齒爪黑,肌骨消瘦,齒齦生瘡,寒熱作 時,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減 少,瀉利頻併,下部開張,肛門不收,疳瘡癢痛,兩耳內 外生瘡,腳如鶴膝,頭縫不合,或未能行,牙齒生遲,其 縫臭爛,傳作走馬疳之類。又有小兒久患腎疳,內虛 不食,甚者天柱骨倒。治法當用錢氏地黃丸加驅疳 等劑,仍與貼項強筋。若不識證,謂之「五軟」,非也。天柱 骨倒,凡有三種:有吐瀉日久,羸弱成者;有肝膽伏熱, 面赤脣紅,忽變此者;有傷寒不及發表成者。是皆風 邪入肝,以致筋絡舒弛。吐瀉者當調胃氣,肝熱者隨 輕重以涼肝,並與強筋貼項。惟傷寒天柱骨倒者難 療。

莊氏二十四候

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

第二候:「腳細肚高,胸前骨生,愛吃泥土酸鹹,日久通 身黃,時時吐逆下痢,腹內疼痛,是脾疳。」

第三候:「鼻下赤爛,愛揉眼,兼血痢,是肺疳。乃因喫著 熱物,或病妳所損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涼冷藥過 多,便上熱下冷,漸漸昏沉,日夜煩哭。」

第四候:「皮虛皺,面無顏色,身上燥癢心煩。」

第五候:「毛髮稀疏,鼻生瘡,是肺疳。」

第六候:「頭生瘡,毛髮稀焦,是肝疳。」

第七候:「牙變黃赤不定,是腎疳。」

第八候:「頭髮焦乾,鼻下瘡生,是肺疳。」

第九候:「咬指甲,毛髮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第十候:肚上筋生齒蟲蝕,是骨槽疳。

第十一候:齒齗臭爛,面無顏色,心不思食,是脾疳,又 名「口疳。」

第十二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妳疳。」

第十三候:「愛合面臥,多睡如醉,腹脹氣急」,蓋是因曾 喫生肉如此,腹內有蟲,是心脾疳。

第十四候:「鼻內乾痛,口中臭氣,齒根有鮮血,是肝肺 疳。」

第十五候:腳細肚高,併肚上有青脈,是脾疳。

第十六候:「非時生瘡,愛喫冷水,是熱疳。」

第十七候,皮膚上生粟子,糞中米出,是脾冷疳。 第十八候:氣滿腹脹及口乾,是心胃疳。

第十九候:「愛餐生米麪炭。」《瓦》,是脾胃疳。 第二十候。揉鼻揩眼。及咬指甲。愛飲水。是肝渴疳。 第二十一候。「多寒熱。愛臥不起。是骨熱疳。」

第二十二候:「愛飲水,眼目不開,是肝疳。」

第二十三候:「肌體或熱或涼,發渴無時,是急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