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去茱萸、木香。治之而安。

一小兒痢後煩躁作渴,面赤脈大,按之如無,此血脫 煩躁也,先用當歸補血湯,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 當歸而安。又傷食,作瀉不已,復煩躁,用異功散為主, 佐以八珍湯而安。

喻昌《寓意草》曰:「葉茂卿幼男病痢,噤口發熱十餘日, 嘔噦連聲不斷。診其關脈,上湧而無根;再診其足脈, 亦上湧而無根。謂其父曰:『此非噤口痢之證,乃胃氣 將絕之證也。噤口痢者,虛熱在胃,壅遏不宣,故覺其 飽而不思食。治宜補虛清熱兩法。此因苦寒之藥所 傷,不能容食,治惟有顓顓溫補一法而已。於是以理』」 中湯連投二劑,不一時痢下十餘行,遍地俱污。茂卿 恐藥不對證,求更方。余曰:「吾意在先救胃氣之絕,原 不治痢即治痢。人之大小腸盤疊腹中甚遠,雖神丹 不能遽變其糞,今籍藥力催之速下,正為美事,焉可 疑之。」遂與前藥連服二日,人事大轉,思食不噦,痢勢 亦減,四日後止便糟粕,以補中益氣「調理旬日全安。」 此可見小兒之痢。縱啖傷胃者多。內有積熱者少。尤 不宜輕用痢疾門中通套活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