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白朮二錢半,小麥一撮,煮令乾,去麥為末,煎黃芪湯 調與服,以愈為度。有傷寒熱證自汗,當以小柴胡加 龍膽治之。夏月自汗多,宜白虎湯主之。熱多自汗而 喘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王肯堂證治準繩》

《汗》

汗者,心之所藏,在內則為血,發外則為汗。蓋汗乃心 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云:「陰虛陽必湊, 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 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血氣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 溫煖,熏蒸臟腑,臟腑生熱,熱搏於心,為邪所勝,故液 不能內藏,熏出肌膚,則為盜汗也。又或傷於冷熱,冷 熱交爭,陰陽不順,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間 有虛實之證,虛者謂諸病後大汗後,血氣尚弱,液溢 自汗,或潮熱,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人 黃瘦,失治則變為骨蒸疳勞也。丹溪云:「盜汗者,謂睡 而汗出也」,不睡則不出汗,方其睡熟也,濈濈然出焉, 覺則止而不復出矣。亦是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 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 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自汗》

自汗者,汗不待發表而自出也。《經》曰:「飲食飽甚,汗出 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 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又曰:陰虛而陽 必輳,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 東垣曰:表虛自汗,秋冬用桂,春夏用黃芪。丹溪云:「汗 者,心之液也。」自汗之證,未有不由心腎俱虛而得之 者,《巢氏》云:「虛勞病」,若陽氣偏虛,則津液發泄為汗。夫 自心為主陽之藏火也,陽主陰,人身津液,隨其陽氣 所在之處而生,亦隨其火所擾之處而泄,則為自汗 矣。治法當用參芪甘溫益氣之藥,使陽氣外固,而津 液內藏,則汗止矣。若元氣虛者,夏用六君子湯加山 藥、山茱萸,冬月用加減八味丸、十全大補湯。血虛者, 四物加參、芪。有熱者,當歸六黃湯。氣血俱虛者,十全 大補湯。心腎虛熱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心經血 虛者,團參湯。胃經氣虛者,六君子湯。飲食勞倦者,補 中益氣湯。嗜臥倦怠者,升陽益胃湯。熱傷元氣者,清 燥湯。暑干心包絡者,清暑益氣湯。外傷風邪者,惺惺 散。虛勞羸瘦者,人參「養榮湯。思慮傷脾者,歸脾湯。怒 動肝火者,小柴胡湯。肝經虛熱者,加味逍遙散。肝經 濕熱者,龍膽瀉肝湯。泄瀉脈微者,人參理中湯。手足 汗者,補中益氣湯。胸腹汗者,四君子湯。當心一片汗 者,茯苓補心湯。黃汗者,茵陳五苓散。血汗者,血餘散 敷之。此皆去汗之大法也,仍推五臟相勝」主之。若汗 出如油,喘而不休,此為命絕。柔汗發黃,此為脾絕。汗 出不流,如貫珠者,為絕汗。數者並不治。若六陽虛,則 汗出上至頭,下至項亦多,主難治。

小兒脾虛,自汗多出,額上沾粘人手,速救胃氣,「全蠍 觀音散」,用薑棗煎湯調服,及沉香飲為治。

脾虛瀉,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時遇瀉則無,瀉過即有, 此候太虛急當補脾,投「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 中湯。」

肺虛自汗,其候右臉色多恍白,肺脈按之無力。蓋久 因咳嗽連聲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經虛氣上壅,致令 汗出。宜令補肺散為治,及以藿香飲調脾,此又益母 救子之義也。

慢驚自汗,遍體俱有,其冷如冰,此證已危,金液丹、固 真湯主之。

有實證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間昏醒,浸浸汗 出,當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水煎服,或間投五苓散,溫 白湯調下。

胃怯汗上至頂,下至臍,此胃虛當補胃,益黃散主之。 六陽虛汗上至頂,不過胸也,不須治之。

喜汗厚衣臥而額汗出者。《止汗散》主之。

《海藏》云:「一嬰童盜汗,凡七年矣,諸藥不效,予與涼膈 散、三黃丸,三日病已。蓋腎為五液,化為五濕,相火逼 腎,腎水上行,乘心之虛而入手少陰,心火炎上而入 肺,欺其不勝己也,皮毛以是而開,腠理元府不閉,而 為汗出也。出於睡中者為盜汗,以其覺則無之,故《經》 曰:『寢汗憎風是也。先以涼膈散瀉胸中相火,相火退』」, 次以三黃丸瀉心火以助陰。則腎水還本。臟。元府閉。 而汗為之自已。

有小兒無疾,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乾,此 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用三稜散,水煨薑煎服,次投 益黃散、參苓白朮散。

有時時冷汗微出,髮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此為 驚肝證,宜鎮驚丸,或琥珀抱龍丸及茯神湯加麻黃 根,水煎服,取效。

《盜汗》

睡則汗出。寤則自收也。錢氏曰:「小兒睡而自汗出者, 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