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現,清涎口畔垂。「鬥牙須咬甲,舉手要撏眉。夜夜餐瓜 果,朝朝食土泥。胃傷腸肚脹,肺盛喘何疑。飲食無休 歇,耽眠似醉迷。」

五疳久而不差,則腹內有蟲,肌體黃瘦,下痢不止。宜 服藥出之,則疳氣漸退也。

蛔疳

《玉訣》歌:「惡哭痰、青、蛔。」心涎生積,冷痛難任,每餐甜 物并時果,致得蟲生病轉深。先用史君子散、蘆薈丸 取蛔,後溫脾胃。

乾疳

身體壯熱,或時增寒,舌澀口乾,睡多盜汗,皮膚枯燥, 髮立毛焦,乳食雖多,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好睡昏昏, 日往月來,轉加尫瘁,是其候也。

內疳

小兒乳食不消,心腹虛脹,眼目澀癢,體熱皮枯,腸胃 不調,痢下五色,漸漸羸瘦,蟲蝕肛腸,日月彌深,痢轉 不止,故號「內疳。」此冷證也,宜史君子丸。

外疳

疳在外則鼻下赤爛,自揉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遶耳生瘡。今分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等臚列如左。

走馬疳,疳蝕之極也。乃五臟蒸熱上攻,甚即遍沿作 崩砂候,牙邊肉腫爛,口內氣臭,身微有潮熱,吃食不 得,齒縫出鮮血,常動搖似欲脫,肉爛自落。治之先以 淡淡鹽湯洗口內,即下紫金散摻之,一日三次,揩殺 牙邊肉內蟲,如大段甚,即下秋霜散摻之,然後將硃 砂膏、牛黃膏、天竺黃散夾調理。此茅先生法,或以天 竺黃散夾地黃膏亦好。此惠眼法,如此調理即安。如 調理不退,先落齒一兩三箇,即死不治。相次面光發 顋漏,見骨而殂。 《形證論》先與退脾肺風熱,宜吃檳榔散五七服後用 此藥貼齗上,以大棗一箇,砒少許,去棗核,入砒在內, 燒灰存性,臨臥時貼齗上數次,效。

凡得此候,多因氣虛受寒,及有宿滯,留而不去,積溫 成熱,虛熱之氣上蒸,或食甘酸醎膩之物,而脾雖喜 甘,積滯日久,蘊熱上熏於口,致齒焦黑爛,間出清血, 血聚成膿,膿臭成蟲,侵蝕口齒,甚至顋頰穿破,乳食 不便,面色光浮,氣喘熱作,名「走馬疳。」治之之法,先去 積熱,用當歸散合三稜散,水薑棗煎服;次投蘆薈丸、 玉露飲,及以溫鹽水灌漱,或軟雞翎蘸鹽水拂洗,略 拭乾,仍以燒鹽散、內金散、蜜陀僧散傅之。若經久不 愈者,傳於脣之上下,及成崩砂證,或穴發漏腮,齒落 骨露,飲食減少,氣促痰鳴,必致危矣。

口齒疳,其候脣口癢痛,牙齒峭黑,舌上生瘡,腦中乾 熱,齗肉赤爛,頰腫齒疼,熱毒熏蒸,口多臭氣。

此乃走馬疳之輕而慢者。《聖惠》形容似太過,治法宜清胃散、甘露飲內服,外用炒黑五倍子、綠礬、燒紅、人中白等分,入冰片少許揩牙,或加檳榔末殺蟲亦得。

鼻疳之候:小兒乳食不調,上焦壅滯,令疳蟲上蝕於 鼻也。其候鼻中赤癢,壯熱多啼,皮毛乾焦,肌膚消瘦, 咳嗽上氣,下利無常,鼻下連脣生瘡赤爛,故曰「鼻疳」 也。

疳濕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虛弱,腸胃之間蟲動,侵蝕 五臟,使人心煩懊悶。其上蝕者,則口鼻齒齗生瘡;其 下蝕者,則肛門傷爛,皆難治。或因久痢,或因臟熱嗜 眠,或好食甘美之食,並令蟲動,致生此病也。

小兒嗜食甘味,多動腸胃間諸蟲,致令侵蝕臟腑,此 猶是𧏾也。凡食五味之物皆入於胃,其氣隨其臟腑 之味而歸之。脾與胃為表裡,俱象土,其味甘,而甘味 柔潤於脾胃,脾胃潤則蟲動,蟲動則侵蝕成疳也。但 蟲因甘而動,故名之為疳也。若蟲蝕下部,則肛門生 瘡爛開,急者數日便死,宜速療之。

凡小兒乳食不節,冷熱相乖,傷於臟腑,致疳氣也。若 脾胃虛弱,則哺乳不消,大腸虛寒,遂變泄痢。因其久 痢不止,腸胃俱虛,為水濕所乘,腹內蟲動,侵蝕下部, 故名疳痢濕𧏾也。 夫小兒疳瘡,生於面鼻上,不癢不痛,常有汁出,汁所 流處,隨即成瘡,亦生身上。小兒多患之,亦是風濕搏 於血氣,所以不癢不痛,故名「疳瘡」也。

五疳

銅壁山人曰:「凡治疳不必細分五疳,但虛則補之,熱 則清之,冷則溫之;吐則治吐,利則治利,積則治積,蟲 則治蟲。不出《集聖丸》一方,加減用之,屢試屢驗。」

疳熱

漢東王先生論:「小兒發熱,形瘦多渴吃食,不長肌肉 者,謂之疳熱。凡疳熱當服進食丸磨積,仍間服化蟲 丸,後服𪔀甲散退熱,次服肥兒丸。」

疳勞

即疳熱而骨蒸。兼諸咳嗽盜汗等證是也。湯氏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