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0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化,以為平和之氣。若胃氣一逆,則氣血不得其宜,腑 臟不得其所,不寐之證,由此生焉。當用四君、遠志、酸 棗仁。肝腎虛熱者,六味丸;心血不足者,真珠母丸。思 慮過度者,歸脾湯。精神短乏者,人參養榮湯。病後餘 熱者,酸棗仁湯。膽虛不得眠者,人參竹葉湯。肝火不 寧者,加味小柴胡湯。振悸不得眠者,四君、生薑、酸棗 仁。夜啼驚哭不寐。各詳別證,當參求之。

喜笑不休

經曰:「心藏神有餘,則笑不休。」又曰:「在臟為心,在聲為 笑,在志為喜。」又,火太過曰赫曦,赫曦之紀,其病笑謔 狂妄。又云:「少陰所至為喜笑。」又云:「精氣併於心則喜。」 此數者,皆言屬心火也。若笑不休,呻而為腹痛,此水 乘於火,陰擊於陽,陽伏熱生,狂妄譫語不可聞,心之 損矣。《扁鵲》云:「其人脣口赤色者可治,青黑者死。若腎 水虛涸,不勝心火,而喜笑不休者,用六味地黃丸。肝 火熾盛,能生心火,而喜笑不休者,用柴胡清肝散。餘 兼別證,各從其證而參治之。」

繼病

繼病者,以他人相近,病能相繼,故曰繼病。女子氣血, 上為乳汁,下為經水,小兒飲交乳且病,況其大分已 榮于胎,而乳汁之漓可知,能無使兒病乎?則又何鬼 神之咎為也?《千金》炙伏翼,熟嚼哺兒,而懷姙者帶伯 勞鳥毛白馬眼,不能滋榮氣血,乃徒剝裂禽獸。 《海藏》云:「生者為相繼,死者為傳尸。有脈而無氣,謂之 尸厥」,有氣而無脈,謂之「行尸。」

「丁奚」、「哺露,客忤無辜」,四異病也。

「《陽易》陰易」,百合、狐惑,四奇病也。

《潔古論》:「渴有三種。」

一者實熱積于心脾。煩躁大渴引飲。宜白虎湯。謂不 因吐瀉大病。忽然而作。

二者因久病,或取轉過度,致脾虛引飲,宜白朮散。 三者因患濕熱病,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飲,有 表裡證者,宜五苓散主之。

《百問》云:「小兒脣紅如丹,即發渴,紅甚焦黑則危篤。若 三焦虛煩作渴者,用三黃湯。傷寒後脣口焦者,用白 虎湯、竹葉湯。瀉利作渴者,用四苓散之類。常治暑積 心脾,煩渴引飲者,用白虎湯下痢脾虛作渴者,用七 味白朮散。」

熱結膀胱,小便祕渴者,用五苓散。上焦虛熱者,用四 君子湯。膏粱積熱者,用清胃散。脾胃積熱者,用瀉黃 散。中氣虛熱者,用異功散。腎水虛熱者,用六味丸。其 餘疳證發熱,各詳本證。胎稟所致者,當各審其因。若 悮用寒涼降火,脾胃復傷,則腹脹而為敗證矣。 《海藏》云:「治發渴,四君子加乾葛、枇杷葉,先以棗湯煮 過,炙」乾用。各等分。入木瓜少許同煎服。亦治虛渴法 也。

濕熱

《小方脈》論:「小兒渴病,喫水太多,腹脹泄瀉,此病得之 心臟熱,心與小腸合,小腸亦受熱,小腸既熱,其氣上 行奔胃口,致孩子喫水,其水待奔小腸,被小腸氣熱, 滲泄不及,轉入大腸。如治之,先下淋藥,後下涼心臟 藥,然後止渴乃效。此五苓散證也。」

《陳治幼幼近編》

尾骨痛

痛甚屬痰,二陳加木香、陳皮、前胡、黃蘗、知母。至陰分 作痛,屬陰虛濕熱,六味丸加當歸、牛膝、防己、黃蘗、知 母、肉桂、紅花。

白蘚皮湯千金方

治小兒客鬾挾實

白蘚皮 大黃 甘草各二兩 芍藥 茯苓 細莘 桂心各十八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葛花解酲湯錢氏直訣下同

白荳蔻、 砂仁、 葛花各五錢, 乾生薑、 白朮、 澤瀉、 神麯炒黃各二錢, 白茯苓、 陳皮、 人參、 豬苓各一錢半, 木香五分, 青皮三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服。

薛己曰:「按前湯氣味辛散,不得已用之耳。蓋酒病服之雖效,頻服則陰損元氣,折人長命,可不慎哉。」

菖蒲丸

治心氣不足。不能言語。

石菖蒲、 赤石脂各三錢, 人參五錢, 丹參二錢。

天門冬 麥門冬各去心一兩,焙

右為末,蜜丸菉豆大,每服十丸。若病後腎虛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