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1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四時施治

治痘「先須審四時,風寒暑濕亦同推,莫教異氣來相 觸,方洩乾坤造化機。」

「大凡養生之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故春病者治在肝,夏病治在心,秋病治肺,冬病治腎,不可逆也。」 治痘之醫,切須識此,勿使有誤。如天時有飄風暴雨,酷暑嚴寒,常要謹其帷帳,適其寒溫,故寒則蓋覆欲厚,熱則居處欲清。苟偏熱則血氣醞釀而瘡易腐爛,偏寒則血氣凝澀而瘡難起發,一有觸犯,則輕者變重,立生異證。如暴風連日,則有傷風之證,「桂枝葛根湯主之;若嚴寒凜烈,則有寒病,正氣散主之;若酷暑熏蒸,則有熱病,人參白虎湯主之。久雨濕淫,則有濕病,胃苓湯主之。」 要在適中,無犯正氣。

發熱

痘疹未形先發熱,吉凶輕重如何說,熱輕毒淺吉堪 期,熱重毒深凶可決。

凡發熱乍進乍退者,其痘必稀,熱少者,其痘亦稀,蓋熱淺則毒輕故也。若熇熇發熱,或蒸蒸發熱,煩躁昏眩者,其痘必盛,蓋毒深則熱甚也,宜發表解毒托裡加味葛根湯主之。

發熱不出

發熱綿綿不見形,其中凶吉事難明,解肌托裡須斟 酌,施治詳分外內因。

熱,三朝便出者,此常期也。如過四五日不出者,熱勢綿綿,無有休歇,吉凶之兆,未可卜也,急與解毒托裡,分外內因而治之。疏者吉,密者凶。如勞苦之人,皮膚粗厚,腠理閉密,及外感風寒,其痘被外邪所遏而不易出,此外因也,麻黃解表湯。如內虛吐瀉,毒氣內陷而不出,及傷飲食,陳積腸胃之間,而毒合併,鬱而不出者。此內因也。「內虛托裡十補散。內實則枳實導滯散主之。」

發熱而渴。熱在裡。切忌生冷及冰水。生津解毒。口中 和。小渴任之而已矣。

凡發熱作渴,此毒火內蒸,消鑠津液,故口乾而渴也。微渴者,頻以炒米湯飲之。切不可以冷水、紅柿、甘梨、西瓜等物,反傷胃氣,必有後災。亦不可以薑椒湯飲之,恐助瘡而成他變也。渴甚不止者,人參麥門主之。如吐瀉不止,而更作渴者,此脾胃虛弱也,參苓白朮散主之。

腹痛

發熱腹中急痛時。毒攻于內不須疑。大便鞕結須當 下。莫待臨危悔卻遲。

《訣》曰:「發熱腹中痛,斑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發少更防癰。」 言痘疹腹痛者,乃惡候也。凡痘疹發熱,但覺腹痛,即當托裡解毒,俾毒得散,不可逡巡,以致後艱也。若能飲食大便如常,腹痛者,化毒湯主之。大便鞕結,煩躁作渴腹痛者,三黃解毒湯主之。泄瀉腹痛者,建中托裡湯主之。

腰痛

發熱腰疼毒氣深,人或病此或惺惺。人參敗毒真奇 絕,病減瘡稀免殞傾。

凡痘疹發熱腰痛者最惡,治之宜蚤也。但覺腰微痛者,即與人參敗毒散。如痛止者吉,不止者凶。

發搐

若遇痘疹時發搐,須知病屬於肝木。木能勝土又歸 心,風火相爭脾不足。

凡痘發熱有驚搐者,以導赤散加辰砂末服之。此驚痘甚好,以驚搐發于四肢也。如痘應出不出,驚搐不止,以瀉青導赤散主之。如不作搐,但心煩啼哭者,以麥門冬導赤散主之。如瘡已收靨,餘熱不退而發搐者,此慢驚之類也,多致不治。但父母不忍坐視,責而治之,以「寧神湯」 、抱龍丸合而治之,輕者可愈。

吐利

發熱之時吐利頻,不須驟止毒攻身,久而不止瘡形 見,方可調中養胃純。

凡痘發熱,有嘔吐者,有泄瀉者,有吐瀉並作者,不可驟止,令毒氣上下得出也。但痘見形,吐瀉即止者,吉兆也。如久不止,先用理中湯和之。瀉仍不止者,以荳蔻丸治之。吐瀉既止之後,更以調中湯服之,使脾胃氣實,其瘡勿壯易靨。

譫語

譫語狂言見鬼神,皆緣熱毒亂天君。辰砂導赤安魂 魄,莫聽巫師誤世人。

凡痘發熱,妄有所見而譫語者,或昏昏好睡,夢中言語喃喃者,或狂妄欲走,循衣摸牀者,皆毒氣內攻,神識不清故也。急用鎮神解毒之藥,「辰砂導赤湯」 主之,人事清爽,神采復舊者吉。若連綿不止,則魂魄將離之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