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1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論疏利

安常云:冬月溫暖,小兒至春月必出瘡痘,則冬月 預服三豆飲子以解利之。《千金論》云:人之初生,便服 生地黃汁數蜆殼而下黑糞,則無瘡疹矣。《外臺方》云: 「時行暄暖,便服油劑。」又云:「瘡疹盛行,恐相傳染,煎茜 根汁與服,以解利之。」此皆防微杜漸,見其未兆,間以 疏利為良也。何嘗拘於臨發熱時,然後利之耶?且如 用升麻湯,是治未發已發皆可服。夫未發之意,其為 未見斑點已前可服之;已發之意,其為已結痂疕已 後服。今人咸稱《方狀》云:「治已發未發皆可服之。」曾不 知稟氣厚者則庶幾,若受氣薄者,則為害不淺,遂使 遲速失度,致於陷伏者多矣。然則小兒稟氣厚者,能 食,脣紅頰赤,渴水,睡中譫語,或時啼哭,「又遇天氣暄 熱,易生瘡疹,逐時以少藥疏利心肺,使熱毒皆散,縱 有瘡疹亦輕矣。」雖曰小兒純陽,亦有稟受怯弱,內無 蘊熱,雖天氣暄熱,若面青大小便如常無熱者,則不 可輕用解利藥,恐反生他疾。故用解利藥者,宜審察 虛實可也。蓋瘡痘屬血熱,轉下屬穀氣,今言小兒發 斑瘡,此熱在裡而未發者,斑毒未出,則宜疏散熱毒, 導引快利,使無壅遏,何嘗以轉下為法?況疏利與轉 下相去之甚遠,疏利者,如三豆飲子、油劑生地黃、茜 根紫草湯、升麻之類,又何嘗在已發斑之後用也。瘡 疹雖有轉下之法,非謂瘡疹而轉下,因生內熱,使瘡 疹毒氣內外蒸鬱,恐生他疾,方以疏通之,以平為期。 因瘡疹外熱,臟腑受熱,內外皆熱,遂令正患瘡疹之 中,大便祕,裡急後重,小便赤澀,腹滿而喘,渴飲水漿, 手掌心并腋下汗出,譫言妄語,能食,而瘡痘不結痂 疕,此是胃中穀氣,瘡疹熱毒蒸蘊,亦熱至甚,方可令 大便調過一二次,使裡無壅遏之患而已轉下雖有 內熱,亦不可過利,常因有內熱,昧者偶然大利,使內 虛痘疹必陷,反為深害,不可不知。故傷寒下之早,為 結胸,瘡疹下之早,為陷伏。或有不問虛實寒熱,見出 不快便下之,言瘡疹是熱毒壅,殊不知瘡疹因熱而 得出,因虛寒不熱而陷,如此為害者甚多。《大扺》治小 兒,純陽多熱毒,固為防瘡痘之患,然身不熱,斑未出 已前,內有熱證可下者則下之。若已出斑瘡,疏利在 結疕之後,二者迎合,毒氣在臟腑,則宣利之,毒氣在 肌膚則疏散,非若瘡疹在肌膚,反空瀉腸胃之理。又 云:「纔覺是瘡疹,便宣利使出快。」此恐方宜不同,用藥 亦異,若執之以為用,則得失相半。治疾用藥,豈專在 於補瀉?當隨證所宜,斯為活法矣。

論表出與溫裡不同

瘡疹,因熱而生斑,此皆因熱氣藏於腸胃,故因內熱 與外熱相合,隨榮衛運於肌膚,則為瘡疹矣。夫外熱 者,或感寒,或感風,風熱、驚熱,皆感外邪而生熱。苟失 於治療,邪氣盛則實,實則生熱,故為外熱也。既為瘡 疹,因熱而生斑,因寒而陷伏。蓋熱則出而散,寒則收 而斂,當此溫肌表散而已。又熱毒正盛,因煩熱而食 「生冷,或服涼劑,使胃寒則榮衛流注,循行失度,不能 運化,當此溫裡,最為宜也。」此則內外之感,當隨證滲 泄,或感風寒,閉密腠理,而瘡痘不出,或出紅點,或血 疱,其肌膚青白而惡寒,鼻流清涕,耳與陰皆熱,宜與 表散則可,如惺惺正氣散、活血散、紅綿散、紫草湯之 類,是表散之藥也。其內傷生冷,或服涼藥過劑,或吐 或利,此為裡寒,急宜溫裡以救之。其人必大小便利, 腹痛不食,或嘔,此宜用理中丸、益黃散、五積散、理中 湯之類。若醫者不明於此,裡寒不能運出,當溫之反 發散;外寒所伏不能出,當表散而復下之。是皆表裡 不分,寒溫失度,當察其證。

諸瘡痘膚疹

「臟腑不同,表裡有異,是以瘡痘與膚疹分淺深也。腑 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名膚疹。」膚疹一出,便如疿瘡 細疱,出於肌皮之上,一出而便沒。以言膚疹在肌,其 所受氣淺,故易出也。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為瘡痘, 在肌肉血脈間,必先出紅斑,而後生成如痘,故名瘡 痘,其所受氣深,是以難出也。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 久熱而難出者必瘡疹。不可不知。

天氣暄熱即與疏轉後有瘡疹則輕既出不可

疏利

瘡疹所感而未成,既成瘡疹而已出,瘡疹出盡而結 膿痂,此三者,邪氣輕重,表裡先後不同,用藥亦異。《方 書》云:「纔覺是瘡疹,便與疏轉,即輕者。」大凡用藥之意, 是瘡痘便與疏轉。蓋冬究觀天氣暄暖,至春夏陽氣 發生,兩熱相合則生病,或嬰孩,或童子,內藏蘊熱,天 氣暄暖,即脣紅頰赤,又渴飲水,咳嗽痰盛,睡中驚悸, 「此皆熱氣所作。」以意推之,臟腑蘊熱,春夏必發瘡疹, 以藥疏利臟腑,熱氣既去,縱有瘡痘亦輕,此冬時便 當即解之。今人不然,見紅斑已出,熱毒在表,復轉下 之,是表熱不除,胃氣太虛,無以運行榮衛,毒氣輒伏 入裡,則多危斃矣。但既成瘡疹而已出,是紅斑見時, 切不可疏轉,其熱氣已在表故也。既結膿疱者,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