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1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發有微盛

凡是瘡疹證而熱,數日瘡疹不出,進退皆難,誠可慮 也。便欲大發之,懼其瘡太稀而成斑爛,成倒靨,不發 之又無以散毒熱,故方書論「始以微發之。」「微發之而 不出即加藥,加藥不出則大發之」,大發之後,或出不 多,或無斑疹,脈息和平,無他證者,即瘡疹本稀,不可 更發也。以此思之,皆是用藥有漸,發散不至太過,庶 不至不及。亦用藥之善也。

熱在表不可疏轉

毒氣在表宜散,在裡宜下,此為不易之法也。今瘡痘 熱在表,卻用疏轉其裡,是表裡不分,是故前人於一 言一字,無不審之。其在表宜散,在裡宜下,其瘡疹是 熱毒在表,每每妄下,虛其裡,則至於夭傷多矣。殊不 知傷寒身熱在表者不可下。故《活人書》論瘡疹身熱 耳冷、尻冷咳嗽,輒用利藥,即毒氣入裡,殺人尤甚刀 刃瘡疹。固有下者。自有可下證。別具其詳矣。

出太盛

瘡疹出太盛而面黃,大便黑色,煩喘燥渴,或腹脹,此 為有瘀血在裡故也,宜以「犀角地黃湯。」及治瘡疹中 鼻衄吐血,毒氣未盡,有餘瘀血,皆可服之。然出得太 盛燥渴者,服甘草散;其未出者,亦可服之。煩喘甚者, 以麻黃湯。痛而者。入麝香服之尤妙。出遍者。以 「紫草飲子為妙。」

傷寒與瘡疹同異

《傷寒》,男體面黃,女面赤增寒,各口中氣熱,呵欠頓悶 項急也。瘡疹則顋赤燥,多噴嚏,悸動昏倦,四肢冷,傷 寒當散,瘡疹當溫平勻氣,面赤顋赤之不同,又有諸 熱證蒸為瘡痘,雖始終各變,當隨證而治之,不可泥 於一曲。

未能辨認服升麻湯已發未發用胡荽酒

善治病者治於未然,不善治者治已。然昔人論升麻 湯,未能辨認,間可服之,是瘡子未發未見斑點之前, 可以內消,所以服之。若已發見斑點者,不可服,蓋升 麻湯性大寒故也。已發而服升麻湯,是以出齊結痂 疕之後,方服解餘毒也。往往人未知此,見斑點既出 而後服之,令肌涼而反不得出,為害極多。用胡荽酒, 則曰「已發未發,皆可服之。」胡荽辟一切惡氣衝觸外 護之用胡荽酒者,以胡荽漬酒洒於牀帳左右上下, 可辟惡氣,瘡疹正宜用之,非升麻湯之比。故知升麻 湯未辨認間服之,能消諸蘊熱,而解毒於未然,及斑 已見,則當以和平藥安養之。升麻、葛根性大寒,瘡疹 既出而服之,則反使寒弱為出遲,為「寒中,為陷伏。」小 兒禀受實者庶幾。或所稟怯弱者,最為大害,不可不 知。故方書有直言「瘡疹可下者」,有直言不可下者。人 之稟受不同,方宜又異,豈可執於一偏而不知變?且 北方冬月,則風寒冰烈,南方除夜,天氣溫和,花卉亦 發,萬物亦應,時豐四季,皆無毒熱酷寒之害。以此觀 之,所禀既異,所治亦殊。在臨時通宜而用之。不可下 與可下。自有證候。故執一者乃醫之病矣。

氣勻即出快

《難經》云: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故氣主呴之,血主 濡之。濡,軟也。氣行即血隨而行之,氣滯則血壅之。故 張氏論:「瘡疹氣勻即出快。」蓋臟腑既有蘊毒,方其壅 於肌膚,熱喜散而出為瘡疹,熱亦不能復還,營衛週 流,血氣流注,則出而無阻。蓋氣勻即出快,此其義也。 或有結摶,或裡有食,滯於中焦不化,或外寒所感,皆 令壅遏不通。故氣既滯,則血不流,何由而出。當此不 能審察之,則至危斃者有矣。能使氣勻行而不滯,瘡 疹無不出者。

瘡成膿疱煩躁

瘡疹之發有漸,當審次序可也。若先後失序,輕重失 時,斂散不得其宜,則必見差悮矣。夫斑瘡疹始作而 未出者,當疏利令輕也。既出而成血疱,當令營衛升 降,調脾胃令不冷不熱。「及其將作膿,毒氣正甚,大腸 不通者,潤以通之;大便自利者,溫而固之;小便不通 者導之。及其結痂,則解散其毒,此治之大體也。」且瘡 疹作膿,是血疱結造也。心者主瘡瘍,主煩躁,當其作 膿,毒氣已出,未得淨盡,則毒氣應心而燥生矣。若血 疱作而煩躁,此熱毒欲散未散之際,但解熱毒而已。 宜用豆湯解之,以黑豆煎汁放溫,徐徐與飲之。

身熱耳尖腳梢冷腹內痛成塊

病有似是而非,若同而異者,蓋肢體冷而腹痛者,此 毒氣在裡,若不能審諦,必作極寒治之,反以熱藥為 害。原本缺六字不問身有無寒熱,肢冷腹痛,必大便自利, 倦臥惡寒,今身熱肢冷,腹痛,大便不通,蓋熱毒在裡, 則熱甚而發厥,伏熱深而瘡疹不能出者,宜以蟬蛻 末煎水服之,而已出者,亦可服之,無害毒氣得泄,則 四肢溫煖,腹痛自止矣。前人論腹痛有虛有實,腸鳴 自利而腹痛者為虛痛,是冷也。腹滿而不大便者為 實痛,是熱也。今腹中痛而不大便,又身熱耳尖冷,腳 冷,為瘡疹證明矣。又有瘡疹始發,腹中有塊而痛,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