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2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九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七十八

  痘疹門二十

  王肯堂證治準繩發熱 渴 煩躁 譫妄 驚搐 中風 自汗 失血

   衄血吐血 便血 溺血 焮裂出血 不能食 咳嗽 喘 涕唾稠粘 失音 嗆水

   吐瀉 吐逆 瀉利 大小便祕 小便不利 大便祕 寒戰咬牙 厥逆 眼目

藝術典第四百九十八卷

醫部彙考四百七十八

痘疹門二十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發熱》

瘡疹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證。若瘡 疹則面燥腮赤,呵欠煩悶,乍涼乍熱,多睡咳嗽,噴嚏, 驚悸吐利,手足梢冷,骫涼耳涼也。然發熱者,瘡疹常 候也,不可盡除之。但熱微毒亦微,熱甚毒亦甚。 初發熱時,精神清爽,脣鼻滋潤,更無他證者,此熱在 表,其瘡必疏,不須施治。

初發熱時,渾身壯熱,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調,此邪在 表,拂欝於皮膚之間,宜以輕揚之劑發之,升麻葛根 湯主之,甚則羌活湯主之。

初發熱時,其熱烙手,目赤鼻乾脣燥,小便赤,大便祕, 煩悶不安,此表裡俱熱,毒氣壅遏,宜「發表攻裏,雙解 散」主之。

初發熱時,表不大熱,其人煩躁不安,此熱在裏也,以 三黃丸微利之。

初發熱時。或乘疫癘之氣。「人參敗毒散主之。」

初發熱時。或為風寒所襲。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湯、羌 活湯、雙解散去大黃主之。

痘瘡之證,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 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洩而熱解,所以 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 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 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加升麻,或東 垣鼠粘子湯,兼服「代天宣化丸。」服藥之後,瘡或不出, 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熱若不減,瘡漸加多, 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湯,小便不 利,連翹湯。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自利者,黃芩湯加 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裏氣和毒解矣。如更加 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 足厥冷,此逆證,勿治。

如瘡已出,但微發熱,不須治之。蓋瘡疹屬火,非熱不 能成就也。有大熱則當利小便,小熱當解毒。大熱謂 身熱脈實,大小便祕,津液燥而渴,懼其變生他疾,故 利小便,八正散、通關散。大便潤者,連翹飲、導赤散加 人參、麥門冬,使心火有所導引,則雖不用冷藥,熱亦 自減去矣。瘡痘不至熱過,不為冷誤,甚為良法。小熱 解毒之說。謂小熱不解。大熱必生。利其小便。則慮損 氣。故但可解毒而已。甘桔湯加牛蒡子、荊芥穗。

以上起發而熱

如瘡漿膿已成,毒氣已盡,又復發熱者,俗呼為「乾漿」, 不須施治。

如結痂之後,其熱不退者,此邪氣未盡,正氣未復。熱 微者不須治之。熱甚者,當視其虛實。

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 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可用。

錢氏云:「有大熱者,利小便。」又云:「身熱煩渴,腹滿而喘, 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蓋此用導赤 散之類是也。」

《渴》

前證若二便自調,飲食溫和,口渴飲湯,手足不熱,是 為虛熱,不可食生冷之物。若二便祕結,飲食喜冷,口 渴飲水,手足竝熱,是為實熱,可與冷水飲之。凡痘出 而熱未止者,既出盡則熱自止。

如「發熱時便大渴者,熱在內也,葛根解毒湯主之。不 止,更加黃連以瀉心火之有餘,黃蘗、知母以滋腎水 之不足。」舌潤則生,舌如芒刺則死。蓋舌乃心之苗,少 陰之脈,榮於舌也。如發熱自利而渴者,津液不足也, 黃芩湯加人參、白朮、麥門冬主之。

初熱煩躁,渴引飲者,急以涼藥解其標。

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而赤。悶亂大吐。此當 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主之。

如瘡已出。或起發。或收靨。一向渴不止者。人參麥門 冬散主之。

《海藏》云:「若身熱小渴者,六味人參麥門冬散治之。如 不愈,或身熱大渴者,七味人參白朮散主之。又不愈, 十一味木香散。」

如能食而渴者,肺熱也。《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由心火上炎,乘於肺金,熏蒸焦膈,傳耗津液,故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