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2 (1700-1725).djvu/129

此页尚未校对

治疹痘不透,乾黑危困用山樝肉一味為末。每服二 錢,紫草酒送下,量兒大小加減,徐徐進三四服,即紅 活。

劉守真「涼膈散,治小兒斑疹黑陷亦妙,然止能治大 便結硬,小便赤澀為當。若大便小便已通,不宜用此。 惟以易老去大黃、硝者,最為穩當。」

凡痘疹重者,猶十活四五,黑者無問何如,十難救一。 其候或寒戰咬牙,或身黃腫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 復惡寒不已,身冷出汗,耳尻反熱者死。何以然?腎氣 大旺,脾虛不能治故也。下後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 治,以脾氣生勝腎,寒去而溫熱也。治之宜解毒,不可 妄下,妄下則內虛,多歸於腎。若能食而痂頭焦起,或 未焦而喘實者,可下之,宜四順飲。瘡赤陷而耳尻反 熱者為逆,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 痘瘡黑陷二種,因氣虛而毒氣不能盡出者,用黃芪、 人參、酒炒紫草治之。顏色正者,如上治法。

參芪之補,佐以紫草之通利也。

變黑歸腎,乃氣弱不能蓄血,血亦不榮,故致枯萎而 黑。只用保元湯加芎、桂,補提其氣,其氣旺,則黑者轉 而為黃矣。

右《補虛例》第三證所謂「內虛而不能使陽氣以副」 云云者之所宜也。

痘色初深紅者必變紫,紫必變黑,紫黑必至於乾枯, 此血熱漸變,理勢之一定不移者也。故初見深紅,失 於解散,至於乾枯黑陷,危殆極矣。治法當以涼血退 熱為主,看其微甚,或利大便,或利小便,或用解散之 劑。頂雖平陷,不可專以氣虛例之,而惟用參芪補劑, 補則氣愈盛而血愈乾涸矣。

治血熱證七八日間,有紫黑乾枯,及青灰乾黑陷者, 有奪命大造談笑《博金一字金》,或百祥牛、李、豬尾等 方,然早能涼血解毒,必無此患,患此而後用此藥,得 全者少矣。若服涼解之藥過多,以致泄瀉滑脫而成 黑陷者,仍從陳氏法,以木香異功治之,又不得以血 熱為拘也。

灰白

爐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燥者、勇者、焮發者作熱 看。

凡痘疹白色將靨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 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妨,但服實表之劑。如毒氣鬱裡, 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閉通大便,小便閉通小便無 妨。

前證不起發,不紅活者,此因脾肺氣虛,用「參芪四聖 散。」

頂陷灰白瀉渴者,脾肺虛寒,用木香散、異功散。 痘初出時色白者,氣血虛也,便宜大補氣血,參、朮、芪、 芎、升麻、乾薑、甘草、木香、丁香、酒洗當歸、白芍藥。若大 便瀉,加訶子、肉果。

凡血氣不足,灰白頂陷不起者,宜「內托散。」即十宣散加紫 草并乳汁調補。

痘色灰白,漿不滿足,欲成倒塌,皮薄宜破者,保元湯 加芎、歸、芍藥、升麻、人乳、好酒進之。

有一等白痘似粉。醫人所不識。有盤有頂而軟肥者。 以「《加減》大紫草散」主之。

夾疹

狀如錦紋,其中有空缺處,如雲頭樣者為斑。遍身無空處,疏密不等者為疹。

夫疹乃風邪外患,痘為胎毒內發,二證並作,臟腑俱 病也。二者相雜,赤暈發焮,痘瘡愈盛,誤謂痘出太密, 多不可救。然此乃夾疹痘也,當治以「人參羌活散」,疹 毒即解,痘勢亦退。其元氣虧損,不能結痂,當補脾胃 為急也。

痘內夾出丹疹者,不必治之,當以托痘為主,痘出而 疹自消矣。

夾斑

痘出而夾斑者,痘毒隨臟而出,其毒發之勢,最為迅 疾。或血太過而氣不及,則衛氣疏缺,不能密護脈絡, 而致太過之血,夾毒上浮,亦乘毒出之勢而發為斑 也。較前夾疹者,稍為易治。如痘起齊,其內必虛,斑多 從內解。如不解,以升麻湯加歸、芍主之。又有或結痂 後而發者,餘毒熱盛,煎熬肉分,其斑必爛,以消毒散 加歸、芍、防風,盛則用連𧄍湯,爛處以生肌散傅之。若 夾毒初出,色赤如火,乃毒滯不能宣發之故,以四順 飲利之。如大便利一二次而斑或退,則血附氣位,急 用四君子湯加芪、薑、棗與服,以防其損陷。如不止,加 肉豆蔻必止。

翁用黑參升麻湯。黃芩荊芥白芍歸芎。在初多用表 散。在後多用解利。紅斑易退。紫斑稍難。藍斑不可治。 婁用白虎湯。

痘中夾斑,陽明受梟炎之毒盛而然,丁桂之藥,纖毫 莫可投也。張半仙用黃連解毒湯以治夾斑之痘,則 失之太寒;錢氏用檳榔、大黃以療痘中之斑,則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