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2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升下者不降。《經》云:「一息不連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 者,此也。故皆不治。又五心有痘者重,謂心窩及兩手兩足心也。即勞宮、湧泉二穴。

胸前頭面總宜疎,手足雖多不用憂,若是遍身都密 甚,卻愁氣血不能周。

若頭面、胸、項、手足,稠密瑣細一樣者,卻愁氣血衰微,脾胃微弱,不能周流灌注,起發不透,收靨太遲,而生他變矣。

最宜磊落痘如珠,偏怕相黏聚作堆,蠶殼蛇皮生不 久,蚤斑蚊跡死相隨。

凡瘡痘之出,如黏聚成叢,模糊作塊,不分顆粒,恰如紅瘤,雖只一二處,未可言疎,此謂之「伏」 ,出未能盡。若待後者再出,則先者或陷而復隱,或癢而俱潰,成壞瘡矣。此猶淹延引日,久而後斃。若如蠶之殼,如蛇之皮,此氣至而血不榮也,謂之「乾枯」 ;如蚤之咬,如蚊之嘬,此血至而氣不充也,謂之「陷伏」 ,不能引日,奄忽而死矣。

初出形來艷色嬌,定知皮嫩不堅牢。溶溶破損添愁 緒,個個成漿喜氣饒。

瘡痘初出,與未病時皮色一般者善。若瘡太赤,根下皮色通紅,此血熱氣不能管束也,後必起發太驟,皮嫩易破,癢塌而不可救,宜急解血分之熱,四物湯加升麻、地骨皮、紅花、紫草,或消毒飲、活血散合而飲之。待色少淡,急補氣分之不足,四君子湯加黃芩、防風、木香,或調元湯、參苓白朮散合而飲之,仍用血氣二分。相間而服。若成漿不破損者吉。服藥不效。反增瘙癢者命也。

最怕頭焦烏焠焠,更愁皮嫩水溶溶。膚中寒粟工知 避,皮上針頭治罔功。

痘瘡初出,若毒凝血聚,則遂成黑色。今頭焦黑者,乃榮血不能流行內外,毒氣壅遏,此證甚危。其人必大小便祕,喘急煩躁,宜用柴胡飲子、當歸丸、通關散、三乙承氣湯,看輕重緊慢用之,以解裏之急。得利後,以紫草飲、加味四聖散,調無價散,以解表之毒,仍用胭脂塗法,瘡變紅活,以漸起發者吉,若更乾黑者凶。《莊氏云:「斑瘡倒靨而黑色者,謂之鬼瘡」 ,痘子賴氣以束之,脾胃強,氣實則肌肉厚,皮膚堅。今痘皮嫩薄,溶溶如淫濕之狀,乃脾胃氣虛,其人必少食或自利,宜用十全大補湯去生地黃,加防風、白芷,外用天水散,蜜水調拂瘡上,以解表之濕熱。瘡若起發成漿者吉,漸變癢塌者凶。聞人氏云:「痘瘡發癢,深為可慮,能調和愛護,勿令有此,乃為上策。痘子初出,不成顆粒,但脾胃間濟濟簇簇,如寒風粟子之狀,或雖出,形與針頭相似,稠密無縫,此皆惡候,良工避之,勿與治也。」

痘瘡初出解咽喉。喉痹咽瘡毒火饒。祇恐後來封管 籥。錯喉聲啞治徒勞。

凡痘發熱初出之時,預解之,用甘桔湯加牛蒡子。甚者,東垣涼膈散加牛蒡子,令毒火解散,不停留於咽喉之間,致生他變也。如兼口舌生瘡,齒搖齦腫者,宜甘桔湯合黃連解毒湯加牛蒡子。水漿不入者,射干鼠黏子湯加桔梗、荊芥穗、山豆根。

若恐斑瘡入眼中,古方護目有神功。眼多眵淚睛多 赤,急瀉心肝免毒攻。

痘疹方出之時,使不入目,以神應膏塗眼四周,或只胭脂取汁塗之,或傅以水調黃蘗末,或以白芥子末水調塗足心。若眼中流淚,或多眵,或月中紅赤,宜洗肝明目散加蟬蛻。

痘瘡只出一般奇,夾疹夾斑都不宜,消疹化斑令毒 解,若還不解勢傾危。

疹由心熱,斑由胃熱,宜急解毒。消疹用黃連解毒湯合消毒飲,化斑用人參白虎湯合消毒飲,或只以升麻葛根湯。夾疹者加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夾斑者加石膏、人參、大青、黑參、淡竹葉。如疹散斑解,現出正痘,疎密停勻者吉;痘被斑疹夾雜不能起發者凶。

熱病相傳發泡瘡。須臾周匝盡成漿。見而便沒為膚 疹。相類斑瘡折後殃。

聞人氏云:「傷寒熱邪在表裏,未能出汗,或當汗不汗,熱鬱於肌膚,故發泡瘡,色白或赤如火丹頭作漿白膿者輕,根下紫色隱隱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之,其形亦如痘,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證,非正瘡痘也。」 又云:「六腑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作膚疹,一出即遍滿肌皮之上,如沸瘡疱子,見而便沒,其所受」 氣淺故也。五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為痘瘡,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發紅斑,而後如痘,故名「瘡痘」 ,其所受氣深故也。大抵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久熱而難出者必是正瘡痘,膚疹非正瘡痘也。

發熱紅斑出復收,曾將形證細推求,若無變證與他 苦,折過天瘡不用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