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2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腎臟居下,獨不受穢毒,故無候,但耳尻冷耳。若痘瘡 黑陷,耳及尻反熱者為逆。

斑痘所發之源

夫嬰兒之胚。胚也,必資胎養,以長其形焉。緣母失 節慎,縱欲恣飱,感其穢毒之氣,藏之臟腑,近自孩提, 遠至童丱,值寒暄不常之候,瘡疹由是而發,因其所 受淺深,而為稀稠焉。其原實係於心,一云相火之氣 所為,故入於肺則成膿疱,俗名「豌荳」,亦名「麻荳」,以相 火乘金故也。入於肺則成水疹,俗名「麩瘡」;入於脾則 成癮疹;入於心則成斑疹。

《辨形氣病》

如瘡已出而聲不變者,形病也;瘡未出而聲變者,氣 病也,宜補肺散加生黃芪;瘡出而聲不出者,形氣俱 病也;形病身溫者,宜解毒防風湯;大便閉者,宜當歸 丸。形氣俱病,小兒稟賦素弱者,宜預服「十奇散」,倍當 歸,少木香煎服。

辨三陰三陽經候

太陽病寒身熱,小便赤澀,出不快。宜「荊芥甘草防風 湯。」

少陽病。乍寒乍熱。出不快。宜連𧄍防風湯。 陽明病。身熱目赤,大便閉,實瘡遍肌肉。出不快。宜升 麻葛根湯加紫草。

太陰病自利,四肢逆冷,宜附子理中湯、木香散。 少陰疳瘡黑陷,口舌燥,宜四物湯加紫草、紅花。 厥陰病舌卷卵縮,時發厥逆,宜異功散。

「三陰病」,法當救裏,故宜以溫劑助之。

辨三陽證治

凡痘疹春夏為順,當純陽之時也,古人治法,與傷寒 同。

足脛熱。 大便祕。 兩腮紅。 小便澀。 渴不止。 上氣急。 脈洪數。

已上七證。不宜服熱藥。

痘疹一發,有密如蠶種者糠粃者,合清表,宜連𧄍升 麻湯。或未出而先發搐,是兼外感風寒之邪,宜茶湯 下解毒丸,及犀角地黃湯。瘡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 在表,當微發散,升麻葛根湯。若瘡青乾黑陷,身不大 熱,大小便澀滯,是熱蓄於內,宜煎大黃湯下宣風散。 若表大熱者不可下,黑陷甚者,百祥丸。

若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 氏地黃膏外以黃蘗膏塗面佳。 值盛夏暑熱正熾,適瘡大發,煩渴,大便實者,宜玉露 散及甘露飲子。或昏冒不知人,時作搐搦,瘡倒靨黑 陷者,宜豬心龍腦膏。

辨三陰證治

凡瘡發於秋冬為逆,當純陰之時也。

足脛冷。 腹虛脹。 糞青色。 面晃白。 嘔乳食。 目睛青。 脈沉微。

已上七證。不宜服寒藥。

痘瘡盛出,四肢逆冷或自利,係在太陰脾經,宜急溫 之,用異功散、附子理中湯、調中丸。

痘瘡平塌,灰白色不澤,此是正氣不足,宜十補托裏 散倍黃芪加熟附子。 或四肢厥逆,時作搐搦,係在厥陰,宜溫之,異功散加 防風、青皮;或和中散去乾葛、藿香加附子、肉桂心。

辨形色不足

肺主氣,氣不足則致後三證。

自汗聲不出, 瘡頂陷塌 不綻肥。

並宜「十奇散。」 自汗倍黃芪。聲不出。倍桔梗。

心主血,血不足則致後三證。

灰白色, 根窠不紅 不光澤。

並宜「芎歸湯加芍藥、紫草、紅花良驗。」

辨表裏虛實

表裏俱實,其瘡難出而易靨。

表裏俱虛,其瘡易出而難靨。

諸痛為實,內快外痛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 外虛。

諸寒為痛凡瘡發身痛,不為外寒所折,則肉腠厚密, 宜分而治之。若紅點方見,為寒所折,而內體有熱,宜 木香參蘇飲,輕者消毒飲,或「葛根升麻加芍藥湯,肉 腠密者,宜活血散,併勻氣飲。」

諸痒為虛凡血氣不足多痒,此證所謂諸痒為虛也, 宜十補托裏散,及木香散加丁香、官桂。胃主肌肉,尤 宜四君子湯加芎、歸、木香、紫草煎服。或患者不能忌 口,因食毒物兒作痒者,二物湯、百花膏,或四君子湯 加解毒藥。

石壁胡氏曰:「小兒難任非常之熱,亦不可任非常之 冷。如涼藥太過,輕則吐利腹痛,重則陷伏倒靨,是宜 溫涼適中可也。」仁齋楊氏曰:「諸熱不可驟去,宜輕解 之。蓋痘瘡無熱,則不能起發。史氏曰:『比之種豆,值天 時暄暖則易生』。」

凡值天時不正,鄉鄰痘瘡盛發,宜服三豆湯、油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