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2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鳳龍湯。

凡初覺痘疹欲發,當先解利,與傷寒相類,疑似之間, 兼用解表。胡氏云:「非微汗則表不解,解表當於紅斑 未見之時,宜用王氏、錢氏惺惺散、張氏防風湯、升麻 葛根湯、張氏四物解肌湯、參蘇飲。」

凡痘瘡出不快者有五證,臨病審兒調之。天時嚴寒, 為寒所折,不能起發,宜散寒溫表;冬三月寒甚,紅斑 初見,宜五積散、正氣散、參蘇飲、楊氏調解散、陳氏木 香散。

一證炎暑隆盛,煩渴昏迷,瘡出不快,宜辰砂五苓散 煎生地黃、麥門冬。臨服身熱甚者,小柴胡湯加生地 黃;煩渴而便實者,白虎人參湯。輕者,人參芍藥湯加 生地黃煎服。

一證服涼藥損傷脾胃,或胃虛吐利,當溫中益氣,宜 理中湯。吐利甚者,加附子,或陳氏異功散、木香荳蔻 丸。

一證或成血疱,一半尚是紅點,此痘氣發越不透,必 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溫裏半助養之劑,用四聖 散加減,及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 斑湯。

一證:外實之人,皮膚厚,肉腠密,毒氣難以發泄,因出 不快,宜消毒飲、透肌散;如大便祕實,於消毒飲內加 大黃、梔子仁煎服;瘡出太稠,宜犀角地黃湯、「張氏解 毒防風湯;血氣不足,宜十奇散;咽嗌不利,宜如聖湯 加薄荷、枳殼;口中氣熱,咽痛,口舌生瘡,宜甘露飲子; 驚風搐搦,宜抱龍丸;煩渴,宜獨參湯、黃芪六一湯; 瘡」出不快,宜「活血散」加防風。氏湯、紅花湯、紫草湯、 四聖湯、樺皮飲子

辨外證輕重

輕者作三次出。耳中。無大小不一。根窠紅活。頭面稀 少。肥滿光澤。

「重者一齊並出,如《蠶布》種,灰白色」,瀉利而渴,身溫腹 脹,頭溫足冷。

辨外證逆順

《身體》溫煖者順,能食大便實者順。

寒涼者逆。不能食。大便利者逆。

辦痘疹初末形證

微者其邪在腑。發為細疹。狀如蚊蚤所螫。點點赤色。 俗名「麩瘡。」

甚者其邪在臟為瘡痘。狀如豌豆,根赤頭白色,出膿 水,俗名「痘瘡。」二三日始見,微微欲出,如粟如黍,或如 菉豆,或如水珠,光澤明凈者佳;四日大小不等,根窠 紅光澤者輕;如稠密陷頂併瀉者重;六日七日,瘡形 肥紅光澤者輕;如身熱氣喘,口乾腹脹,足指冷者重; 八日九日,長足圓滿,瘡肥色老者輕;如寒戰悶亂,腹 脹煩渴,氣急咬牙者,重之至也。十日、十一日,瘡當結 靨,痂欲落之時將愈。十二、十三日當靨而不靨者為 逆,宜稍利之,以防其餘毒。身不壯熱,或腹脹,或瀉渴, 用十二味異功散救之。

辨不藥而愈

痘腳稀疎, 根窠紅綻, 不瀉不渴, 乳食不減, 四肢溫和, 身無大熱。

「已上六證,並不須服藥,惟宜善加調護,須使房室溫盎,屏諸穢氣,忌見外人,毋犯房色,及往來婦人月水,併腋臭者,皆不可近,惟宜燒大黃、蒼朮,以辟惡氣。切勿燒沉、檀、降真、乳香、腦、麝。帷帳之內,宜懸胡荽,或以胡荽漬酒噴牀帳,併燒木香為佳。」 夫痘瘡之毒,最怕穢惡之氣觸犯,切不可信僧道看經解穢,況無纖毫之力。而反恐被其穢惡之氣觸犯。亦不可恃其能解。而不預防。戒之戒之。

辯五不治證

癢塌寒戰、咬牙、渴不止。 痘紫黑色、喘喝不寧。 灰 白色陷頂腹脹、 頭溫足冷、悶亂飲水 氣促、瀉泄 渴。

辯疹有陰陽二證

赤疹屬陽,遇清涼而消。 白疹屬陰,遇溫煖而消。

辯瘡後餘毒

毒氣流于陰陽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併膝臏腫痛, 宜消毒飲。重者十六味流氣飲加附子,或酒浸大黃 煎服,及「必勝膏」、蜆子水等傅之。

毒氣流于太陰肺經,則臑肉併手腕腫,流為赤癰毒, 宜消毒飲、如聖湯、五福化毒丹、雄黃解毒丸解之。氣 血虛者,十補湯加桔梗、枳殼、犀角煎服。咽喉不利或 腫痛,宜薄荷如聖湯。

毒氣流於大腸,則便膿血,或下腸垢,或大便祕結,宜 犀角地黃湯。身熱煩渴,宜黃連解毒湯。熱勢盛者,小 承氣湯。下利者,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丸、駐車丸。 痘瘡入眼,宜決明散、密蒙花散、撥雲散、蛤粉散。 熱毒流於三陽之後經,則腮項結核腫痛,宜荊防敗 毒散、十補湯減桂服,消毒飲倍加忍冬藤煎服。

古人拯治痘瘡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