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3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胃養脾解毒為主,毒退自然飲食如常,用調中湯去 藁本加黃連,自利者減大黃,胃弱者勿下。沒落後不 食,宜四物湯加神麴、砂仁、麥芽,一二服自能食矣。如 胃氣虛勿下。

痲疹。忌食鵝鴨卵,如犯傷目。

忌食薑椒熱物。如犯胃火,上觸口舌生瘡,宜人中白 炒過為末,少許撒之即愈。

忌食甘甜。如犯致生牙疳。宜「獨棗丹」擦之。

疹前後,縱意多食甘甜之物,濕熱動蟲,為「走馬牙疳」, 穿腮落齒,或面頰浮腫,環口青黑,脣崩鼻壞,及胃爛 臭氣,疳瘡色白者,皆不治逆證。

痲疹愈後,牙齦潰爛,肉腐出血,臭氣沖人,皆因疹後 未服解毒清利之劑,以致餘毒遊熱不退,積於皮膚, 入於胃中,久而不散,故發此證。宜清胃散、涼膈散、獨 棗丹等劑治之,以退胃火,可無大患。脣口多瘡而極 癢,一似傷寒狐惑之病。若不急治,上下脣俱為蟲蝕 腐爛,以及昏悶失聲,遂為不治之證。宜急用化蟲丸 治之,「雄黃散」擦之可愈。

疹夾丹毒,宜涼膈散加當歸、生地黃。

痲疹沒後。生瘡疥。及眼目疾。宜黃連解毒湯加減治 之。

《痘瘡後蓋痘疹》

痘瘡愈後數日之間,內傷飲食,外感風寒,身忽少熱, 發出蓋痘疹如雲成片,一名「雲頭疹。」雖不與真疹同 治,宜三仙散,再加防風、黃連消積食,除風熱,以免瀉 痢之患。

《疫病發斑夾斑》

天行疫病,大便祕結,熱毒入胃,忽發紅斑,隱於皮膚, 無粒且平,名為「發斑。」若身熱作渴,宜白虎湯加大青、 元參,一劑而愈。

痲疹正出,忽發紅點者,名為夾斑,宜小柴胡湯加當 歸、生地黃。

《傷寒發斑癮疹》

此斑疹證,即今俗謂「傷寒糓黍」之證,又謂「紅眼。」傷寒 之證。有色點而無顆粒者,曰「發斑」,隱於皮膚,發則多 癢,曰「癮疹」,屬風熱夾痰而作。其發類傷寒,乃痰熱之 病,證之發於外者也。亦有自裡而發於外者,其證有 陽毒陰毒之不同。

陽毒,「脈浮數洪大,內外結熱極深,面赤健亂,舌捲焦 黑,鼻若煙煤,四肢煩躁,狂言譫語,如見鬼神,下利頻 多不安,發點斑爛,名為陽毒陰毒。」脈沉細疾實,眼痛, 脣口青黑,咽喉不利,身體沉重,背強不能轉,四肢厥 冷,毒氣攻心,小腹急痛,乾嘔,身發斑點,名為「陰毒濕 毒。」總皆熱毒所致。或證病下之太蚤,熱氣乘虛入胃; 或下之太遲,熱氣鬱積胃中,或悮服熱藥過多,胃氣 熱甚,及內傷熱證,虛火灼於脾肺之間,皆發紅斑,是 為癮疹,亦皆熱毒之所致也。

至於丹疹,均是惡候,熱血蘊毒,遇君相二火合起即 發。

亦有時疫腫毒,咽喉堵塞,亦臟腑積熱之所致。大約 初發赤斑者多生,初發黑斑者多死。丹疹先從四肢 起,而後入腹者死。

六脈洪大者,陽毒也,宜汗而解之。如失汗,則邪傳入 臟,毒熱在裡不散,致狂亂妄語,如見鬼神,面赤四肢 煩躁,發出斑爛,下痢瘀血,又加遍身自汗,口如魚口 開張者死。若能過七日,則過陽經熱退,方有可救之 理。

六脈沉細而疾者,陰毒也。體重眼痛,小腹急痛,脣口 青黑,四肢厥冷,咽喉不利,宜速灸臍下丹田、關元穴, 以回陽氣,陰氣自散。若過六日,乃陰極陽生,方可望 生。

其治療之法,無問大人小兒,黑斑紅斑,瘡痒癮疹,並 宜「防風通聖散」為末調服之。

或以通聖散中消息用之,宜微汗以散之,切不可下。 或以化斑湯、升麻葛根湯、元參升麻湯,通加羌活、防 風、荊芥、桂枝、芍藥,隨宜酌用,合上諸方煎服。外用黃 瓜水調伏龍肝,去紅點斑。發斑,風熱夾痰而作,自內 發外者,宜通聖散以微汗散之。

發斑似傷寒者,痰熱之病發於外,宜升麻葛根湯,以 微汗散之。

發斑有屬裡者,因胃熱助手少陽火,入於手太陰肺, 故紅點如斑,出於皮毛間,宜白虎湯、瀉心散、調胃散、 承氣湯,從長選用之。

內傷發斑者,胃氣極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所致。 補以降之,於陰證例中求之,或調中湯。陽毒宜陽毒 升麻湯、梔子仁湯。

傷寒時氣,陽毒發斑。胃實之人,悮服熱劑,或加以風 暑,宜「陽毒升麻湯。」

胃爛發斑,因陽明胃實,或失下,或失之太蚤所致。宜 化斑湯、石膏湯。

陰毒濕毒。宜黃連橘皮湯、調中湯、升麻𪔀甲湯、《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