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4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夫。五年,進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該性淹和,不自 矜尚,但有請之者,皆為盡其藝術,時論稱其長者焉。 後以疾卒。子士則,亦傳其家業。

許智藏許奭 許澄

按《隋書》本傳:「許智藏,高陽人也。祖道,幼嘗以母疾,遂 覽醫方,因而究極,世號名醫。誡其諸子曰:『為人子者, 嘗膳視藥,不知方術,豈謂孝乎』?由是世相傳授。仕梁, 官至員外散騎侍郎。父景,武陵王諮議參軍。智藏少 以醫術自達,仕陳為散騎侍郎。及陳滅,高祖以為員 外散騎侍郎,使詣揚州。會秦孝王俊有疾,上馳召之」, 俊夜中夢其亡妃崔氏泣曰:「本來相迎,比聞許智藏 將至。其人若到,當必相苦,為之奈何?」明夜,俊又夢崔 氏曰:「妾得計矣,當入靈府中以避之。」及智藏至,為俊 診脈曰:「疾已入心,即當發癇,不可救也。」果如言。俊數 日而薨。上奇其妙,賚物百段。煬帝即位,智藏時致仕 於家。帝每有所苦,輙令中使就詢訪,或以輿迎入殿, 扶登御牀。智藏為方奏之,用無不效。年八十,卒於家。 宗人許澄,亦以醫術顯。父奭,仕梁太常丞、中軍長史, 隨柳仲禮入長安,與姚僧垣齊名,拜上儀同三司。澄 有學識,傳父業,尤盡其妙,歷尚藥典御、諫議大夫,封 賀川縣伯。父子俱以藝術名重於周、隋二代。史失事, 故附見云。

莫君錫

按《古今醫統》:「莫君錫,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煬 帝晚年,尤迷於色,方士進大丹,帝服之而陽過盛,日 飲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錫奏為置冰於帝前,日夕望 之,而渴遂止。」

巢元方

按《古今醫統》:「巢元方,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博 士,奉詔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罔不該集,今行世為 《巢氏病源》。」

楊上善

按《古今醫統》:「楊上善,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侍 御,名著當代稱神,診療出奇,能起沉疴篤疾,不拘《局 方》,述《內經》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脈」皆宗之, 鮮有得其妙者。

全元起

按《古今醫統》,「全元起以醫鳴晉,其實不在巢、楊之下。 一時縉紳,慕之如神。患者仰之,得則生,捨則死。」其醫 悉祖《內經》,所著《內經訓解》行世。

北山黃公

《按中說》:「北山黃公善醫,先寢食而後鍼藥。」

唐一

許引宗

按《舊唐書》本傳:「許引宗,常州義興人也。初事陳,為新 蔡王外兵參軍。時柳太后病風,不言,名醫治皆不愈, 脈益沉而噤。引宗曰:『口不可下藥,宜以湯氣熏之,令 藥入腠理,周理即差。乃造黃耆防風湯數十斛,置於 牀下,氣如煙霧,其夜便得語。由是超拜義興太守。陳 亡入隋,歷尚藥奉御。武德初,累授散騎侍郎。時關中』」 多骨蒸病,得之必死,遞相連染,諸醫無能療者。引宗 每療無不愈。或謂曰:「公醫術若神,何不著書以貽將 來?」引宗曰:「醫者意也,在人思慮。又脈候幽微,苦其難 別,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別脈,脈既 精別,然後識病。夫病之於藥,有正相當者,唯須單用 一味,直攻彼病,藥力既純,病即立愈。」今人不能別脈, 莫識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藥味。譬之於獵,未知兔所 多發,人馬空地遮圍,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療疾, 不亦疎乎?假令一藥,偶然當病,復共他味相和,君臣 相制,其勢不行,所以難差,諒由於此。脈之深趣,既不 可言,虛設經方,豈加於舊?我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 耳。年九十餘卒。

宋俠者

按《舊唐書》本傳:「宋俠者,洺州清漳人,北齊東平王文 學孝王之子也。亦以醫術著名,官至朝散大夫藥藏 監,撰《經心錄》十卷,行於代。」

李洞元

按《齊東野語》:唐長孫后懷高宗,數日不能分娩,詔醫 博士李洞元候脈,奏云:「緣子以手執母心,所以不產。」 太宗問曰:「當何如?」洞元曰:「留子母不全母,全子必死。」 后曰:「留子帝業永昌。」遂隔腹鍼之,透心至手,后崩,太 子即誕。後至天陰,手中有瘢。

李世勣

按《古今醫統》:「李世勣以醫鳴,唐註《本草》藥性為有功。」

于志寧

按《醫學入門》:「于志寧,字仲謐,唐太傅。與李世勣修本 草竝圖,合五十四篇,其書大行。」

甘伯宗

按《醫學入門》,「甘伯宗撰歷代名醫姓氏,自伏羲至唐, 凡一百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