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 黑參各二錢, 丹皮一錢。
水煎服。此方服後盡皆灌漿,無不氣血之足,永無退證之虞矣。再服第四日方。
第四日方
人參、 甘草各一錢, 當歸、 白芍各二錢。
熟地黃自製,五錢, 白茯苓、 金銀花、 黑參、 白朮各三錢, 陳皮、 神麴各五分。
服此方後,小兒必然口健,要喫食不已,不妨少少頻與,亦不可多食也。第五方可不必用矣。然更傳之者,恐小兒多食別生他病,故又傳此方。
第五日方
人參、 甘草各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二錢。
有食加麥芽五分,山樝五粒。若不傷食不必加,止加金銀花三錢。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小兒年歲小者,俱照第一方減之。如小兒已身熱,三日則用第三方,四日則用第四方,如壞證,另用《壞證方》。
疹方
黑參、 金銀花、 生地各三錢, 蘇葉、 天花粉、 甘草各一錢, 麥冬、 桂枝各二錢。〈按桂枝二錢宜酌用之〉 升麻五分, 陳皮三分, 黃芩八分。
水鍾半,煎五分。熱服。小兒初生數月減半。一週俱照此分兩。
夏月加青蒿三錢
壞證方〈秦真人傳〉
治痘瘡壞證已黑者,人將棄之下喉即活。
人參三錢, 陳皮、 荊芥穗各一錢, 蟬蛻五分, 元參、 當歸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灌下即活。大約壞證皆元氣虛而火不能發也。今用參以助元氣,用元參以去浮游之火,用陳皮去痰開胃,則參無所礙,而相得益彰。荊芥以發之,又能引火歸經;當歸以生新去舊,消滯氣;蟬蛻亦解毒去斑,世人如何知此妙法?初起不可服,必壞證乃可。一劑即回春,不必再劑也。
必全湯〈雷真君傳〉
痘瘡壞證,最為可憐。身如黑團之氣,口不能言,食不能下。世人到此,盡棄之溝中。醫者到此,亦置而不顧,誰知盡人皆可生之乎。
人參三錢, 黑參、 金銀花各一兩, 荊芥一錢, 陳皮三分。
水煎五分灌之。下喉而眼開,少頃而身動,久之而神氣回,口能言,食能下矣,不必再服他藥,痘瘡自面而生全,至奇至神之方也。蓋痘瘡壞證,皆氣虛而火不能發也,火毒留於中而不得洩,故形如死狀。其實臟腑未壞,故用參以固元氣,用元參以去火,用金銀花以消毒,用陳皮以化痰,用荊芥以引經,而發出於外,內中原有生機。所以一劑回春也。
痘瘡初起方〈張真人傳下同〉
白芍、 生地各二錢, 當歸、 柴胡、 甘草
桔梗 麥冬、 乾葛各一錢, 廣陳皮五分。
荊芥八分, 防風三分。
水煎服。痘瘡惡者,可變為良。
痘瘡出齊方
人參、 黃芪、 甘草各一錢, 白芍、 生地、 麥冬各二錢, 柴胡八分, 紅花五分。
水煎服
有熱加黃連五分。或黃芩、梔子各一錢亦可。有驚加蟬蛻去翅足三分。
色黑者加肉桂五分
大便閉結不通,加大黃三分。
腹痛,加芍藥、甘草各一錢。
泄瀉加茯苓一錢
有汗倍加黃芪。有痰加白芥子一錢。
痒加荊芥子六分
身痛加廣木香三分
色白者寒也,加肉桂一錢,人參、黃芪俱多加。痘瘡「頭不突者,氣虛也」 ,倍黃芪。腰不滿者,血虛也,加當歸一錢,熟地二錢。
痘瘡將回方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桔梗三分。
水煎服。「升提其氣,而又益肺金,使皮毛得諸補藥之益也。」
有紅紫乾燥黑陷者,熱未退也,加黃芩一錢;如痘色白黑,灰黑色而陷,寒虛也,加肉桂三分,人參一錢。
灌膿者倍加人參。再加黃芪當歸各二錢。泄瀉加乾薑五分。茯苓一錢。
心慌悶亂者,多加人參。
嘔吐者。加人參、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