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4 (1700-1725).djvu/68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也。自非達得造化消息盈虛之理,如何會知得人身中氣偏之所在,此真是絲毫不可差。如後世庸醫,安能了得此事?所以成周以士大夫為之。薛平仲曰:「膳夫自庖人至腊人,既聯事以共其職矣」 ,食醫一官屬焉可也,特別而置諸醫者之列,固人主護養之道,然先王不忍厚己以忘民也,是故先於食醫,則有醫師以掌分治民物之疾病。後於食醫,則疾醫、瘍醫、獸醫次第而設焉。蓋仁出於身而加於民,愛乎物,實自夫一飲一食之間推之。

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

訂義劉執中曰:「醫師掌醫之政令,則聚其毒藥,有州土之宜,有采取之候,有治煉之方,有攻療之制,悉預知之,然後可以共醫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 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

訂義王氏曰:「餼廩稱事,然後能者勸,而不能者勉。」史氏曰:「計其所失,為之殿最,則為醫者惟恐其失之矣。」

《食醫》,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 八珍之齊。凡君子之食恆倣焉。

訂義鄭節卿曰:「古者史官、樂官與醫卜之官,皆世其業,不兼官,不貳事,懼其不精也。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執技以事上者,惟醫為難精,惟疾病不可不謹,先王豈敢以一人而兼二三人之能哉?是故食醫之下有疾醫,調飲食不兼於治病;疾醫之下有瘍醫,察內證不兼於外證;瘍醫之下有獸醫,治禽獸者不兼於治人也。必求其精,不敢計其冗,先王之仁也。」

《疾醫》,中士八人,掌養萬民之疾病,以五味、五穀、五藥 養其病。

訂義鄭康成曰:五藥,草、木、蟲、石、穀。養,猶治也。病由氣勝負而生,攻其贏,養其不足也。 王氏曰:「《素問》曰:『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味,養精者也;穀,養形者也;藥則療病者也。養精為本,養形為次,療病為末。 呂氏曰:先以五味五穀,繼以五藥,以藥醫之下也。雖然,豈獨醫哉?

以五氣、五聲、五色。其死生。

訂義賈氏曰:「氣病在內,人所不睹,見其聲色,則知其增劇及簡易也。」 王氏曰:望其氣,又聽其聲,又觀其色,以其死生不過五,以味穀藥養其病亦不過五,則以物之更王、更廢、更囚、更死,不過五故也。

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凡民之有疾病 者,分而治之。歲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

訂義賈氏曰:「以《疾醫》中士八人,各有能,故使分治之也。」

瘍醫,下士八人。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 之齊。

訂義愚攷醫之用祝,理或宜然。今世有以氣封瘍而從之者,正祝由之遺法也。祝之不勝,於是用藥,藥或不能去,必劀以刃而去惡血,劀而不愈,必殺之以藥而食其惡肉。凡四法,各有深淺之度,故言「齊。」

春秋四傳

《許世子止不嘗藥》

《春秋》昭公十有九年「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弒其君 買。」

《左傳》:許悼公瘧,飲太子止之藥,卒,太子奔晉。書曰:「弒 其君。」君子曰:「盡心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

《胡傳》:按《左氏》,「許悼公瘧,飲世子止之藥,卒。書曰:『弒其 君者,止不嘗藥也。古者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夫子之 所慎者三,疾居其一。季康子饋藥,曰:『丘未達,不敢嘗。 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父有疾,飲藥子先嘗之』。蓋言 慎也。止不擇醫而輕用其藥,藥不先嘗而誤進於君, 是有忽君父之心而不慎矣』。」

大全張氏曰:「藥劑所以致人之死者,非一端,故以瘧言之。今之治瘧,以砒煅而餌之多愈,然煅不得法,而反殺人者多矣。悼公之死,必此類也。」 疏曰:「按《傳》許君飲止之藥而卒耳,實非弒而加弒者,責止事父,不舍其藥物,言藥當信醫,不須己自為也。人子之孝,當盡心嘗禱而已。藥物之劑,非所習也。許止身為國嗣,國非無」醫而輕果進藥,故罪同於弒,蓋為教之遠防也。

黃帝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篇》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 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 兵,不亦晚乎?

《生氣通天論篇》

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勿為。故陽蓄積,病死而 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金匱真言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