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4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他本頗善,學者當與《素問》並觀,蓋其旨意互相發明

故也。《本草》三卷,舊稱《神農本經》,《漢藝文志》未詳。至梁 陶隱居始尊信而表章之,謂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 後人多更修飾之耳。秦皇所焚,醫方卜術不與,故猶 得全錄。及遭漢獻之遷徙,晉懷之奔迸,文籍焚燹,千 不遺一。今之所存,有此三卷,是其本經。然所出郡縣, 乃多後漢時制,疑張仲景、華元化所記舊經之藥,止 三百六十五種,因而註釋,分為七卷。唐李英公世勣 與蘇恭參攷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種,分為二十卷, 世謂之《唐本草》。宋劉翰等又附益醫家當用者一百 二十種。偽蜀孟昶亦命其臣韓保昇等以唐本圖經 參考增廣,世謂之《蜀本草》。至宋,掌禹錫等,補註新舊 藥,合一千八十二種,定以「白」字為神農所說,「黑」字為 名醫所傳。草石之品,可謂大備也。若雷公以下蔡邕、 徐大山、秦承祖、王季璞、鄭虔諸公所撰名本草者,凡 三十九部,三百五十卷,雖顯晦不齊,無非輔翼舊經 焉耳。近代陳衍作《本草折衷》,王好古作《湯液本草》,亦 刪繁之遺意也。竊意舊記郡縣,古今沿革不同,及一 物而根苗異名,或同名異質,而主療互見者,尚須考 定,俾歸於一可也。《難經》十三卷,乃秦越人,祖述《黃帝 內經》,設為問答之辭,以示學者。所引經言,多非《靈》《素》 本文,蓋古有其書,而今亡之耳。隋時有呂博望註,本 不傳。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說,而醇疵或有相亂。惟虞 氏粗為可觀。紀齊卿註稍密,乃附辨楊元操、呂廣、王 宗正三子之非;周仲立頗加訂異,而考證未明。李子 野亦為句註解,而無所啟發。近代張潔古註後附藥, 殊非經意。王少卿演繹其說,目曰《重元》,亦未足以發 前人之蘊。余嘗輯諸家之長,先訓詁而後辭意。竊附 鄙說其間。以便後學。未敢以為是也。《傷寒論》十卷。乃 後漢張機仲景用《素問》熱論之說。廣伊尹湯液而為 之。至晉王叔和。始因舊說重為譔次。而宋成無己復 為之註釋其後。安常、朱肱、許叔微、韓祗和、王寔之 流,固亦互有開發,而大綱大要,無越乎吐、汗、下、溫四 法而已。蓋一證一藥,萬選萬中,千載之下,如合符節, 前修指為群方之祖,信矣。所可憾者,審脈時汨王氏 之言三陰,率多斷簡。況《張經》王《傳》亦往往反復後先, 亥豕相雜,自非字字句句,熟玩而精思之,未有能造 其閫奧者。陳無擇嘗補三陰證藥於三因論,其意蓋 可見矣。近人徐止善作《傷寒補亡》,恐與先哲之意不 合。余因竊舉大要,以補成氏之未備,知醫君子,或有 所取也。《脈經》十卷,乃西晉太醫令王叔和本諸《內經》 《素問》、九靈及扁鵲、仲景元化之說,裒次而成,實醫門 之龜鏡,診切之指的,自與近代倣託鈐決者不同。歷 歲既深,傳授不一,各祕所藏,互有得失。至宋祕閣林 億等,始考證謬妄,頗加改易,意其新譔《四時經》之類, 皆林氏所增入。陳孔固、何大任、毛升、王宗卿輩皆嘗 審訂刊傳,今不多見。近人謝堅白以其所藏善本刻 於豫章,傳者始廣。余嘗摭其精語,并引《內經》之辭,作 《診切樞要》二卷,非敢翦其冗複,間亦補其缺漏,且附 私語各條之下,以與同志研究爾。《脈訣》一卷,乃六朝 高陽生所譔,託以叔和之名,謬以「七表」、「八裏」、「九道」之 目,以惑學者。通真子劉元賓為之註,且續歌括附其 後,辭既鄙俚,意亦滋晦。今代王光國刪其舊辭而益 以新語,既不出其畦逕,安能得乎原本?餘如青溪徐 裔、甄權、李上交輩,皆自譔著,凡十餘家,亦每蹈襲前 說,在叔和之所不取,讀者止記入式歌,以馴至乎《脈 經》可也。《病原論》五十卷,乃隋大業太醫博士巢元方 等奉敕譔集,原諸病候,而附以養生導引諸法,裒成 一家之書,醇疵相混,蓋可見矣。宋之監署,乃用為課 試,元復循襲列醫門之七經,然附會雜揉,非復當時 之舊,具眼者當自見之。吳景賢亦作《病源》一書,近代 不傳。《天元玉冊元誥》十卷,不知何人所作,歷漢至唐 諸《藝文志》俱不載錄。其文自與《內經》不類,非戰國時 書。其間有天皇真人昔書,其文若「道正無為,先天有 之;太易無名,先於道生」等語,皆老氏遺意,意必老氏 之徒所著,大要推原五運六氣、上下臨御、主「客勝復、 政化淫正」,及三元九宮、太乙司政之類,殊為詳明,深 足以羽翼《內經》六微旨、五常政等篇,太元君、扁鵲為 之註,猶郭象之於南華,非心學之所易曉。觀其經註 一律似出一人之手。謂扁鵲為秦越人,則傳中無太 元君之號。舊門倣託,率多類此。《元珠密語》十卷,乃啟 元子所述,其自序謂得遇元珠子而師事之,與我啟 蒙,故自號啟元子,蓋啟問於元珠也。目曰《元珠密語》, 乃元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及考王氏《素問序》,乃云: 「辭理祕密,難粗論述者,別譔元珠,以陳其道。」二序政 自相類。意者元珠之名取諸蒙《莊子》所謂黃帝遺元 珠,使象罔得之之語,則師事元珠子而號啟元者,皆 妄也。宋高保衡等較正《內經》,乃云「詳王氏《元珠》,世無 傳者,今《元珠》乃後人附託之文耳。」雖非王氏之書,亦 於《素問》九卷、二十四卷頗有發明。余嘗合《素問》觀之, 而《密語》所述,乃六氣之說,與高氏所指諸卷全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