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5 (1700-1725).djvu/28

此頁尚未校對

按《德興縣志》:「釋普映,長居院僧,通究釋典尢,精岐黃 術,元武宗取為太醫,除授僧錄司,在朝十二年。」

釋拳衡

按《德興縣志》:「釋拳衡,燒香院僧,通釋典,善醫,投劑無 不效。至治三年,皇后疾,拳衡獻藥有功,賜號忠順藥 師,領五省採藥使。」

楊元直

按《祥符縣志》:「楊元直,字大方,澤之仲子。繼父醫業,以 著書歷仕世祖成、英、泰定數朝,官至文明館大學士, 兼太醫院掌醫卿。卒贈光祿大夫,河南北行中書省 平章、柱國,追封梁國,諡忠穆。」

葛應雷

按《蘇州府志》:「葛應雷,郡人,字震。父。祖思恭,宋宣義郎。 父從豫,進義校尉,皆攻醫。應雷幼習舉子業,學日進。 宋亡,遂以家藏方書,研精覃思,其處方製劑,率與他 醫異。時浙西提刑李判官,中州名醫也,嘗因父疾自 診之,復咨於應雷,聞其言論,父子相顧駭愕曰:『南方 亦有此人耶』?盡出所藏劉守真、張潔古諸書,與之討」 論,無不合。而劉張之學行於江南者自此始。扁其 齋曰「恆。」謂醫不可無恆也。由平江醫學教授。陞江浙 醫官提舉

按《吳縣志》:「葛應雷,字震父,攻於醫,著《醫學會同》二十 卷,推五運六氣之標本,察陰陽升降之左右,以定五 臟六腑之虛實,合經絡氣血之注,而知疾病之候,死 生之期。其處方製劑砭焫,率與他醫異。」

葛應澤

按《蘇州府志》:「葛應澤,應雷弟,仕平江路,官醫提領。子 正蒙,字仲正,世其業,居杉瀆橋故第,所扁醫室曰『復 生堂。其座右銘曰:『濟世之道,莫大乎醫,去疾之功莫 先乎藥』。乃周丞相書,篆刻猶存』。」

羅知悌

按《古今醫統》:「羅知悌,字敬夫,世稱太無先生,精於醫 術,得金劉完素之傳,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書,有 異見。惟好靜僻,厭與人接,惟丹溪為得意弟子,遂盡 教以所學云。」

按《杭州府志》:「羅知悌,字子敬,號太無,錢塘人。以醫侍 穆陵,甚見寵厚。丹溪朱彥修志醫,遍歷江湖,不遇明 者,還至武陵,遇知悌,俟門下三載始得見。知悌愛其 誠,盡以其術授之,彥修遂以醫名東南。知悌能詞章, 善揮翰,貧病無告,予之藥,無不愈者,仍贍以調理之 資。」

朱震亨

按戴良《丹溪翁傳》:「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 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 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為舉子業。後聞許文懿 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 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為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 臥病久,非精於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 肯游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 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 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 焉。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方》, 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 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 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游,求他師 而叩之。乃渡浙江,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 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羅名知悌, 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於醫,得 金劉完素之真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 性褊,甚恃能,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 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 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既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 其所教。羅遇翁亦甚歡,即授以劉、張、李諸書,為之敷 揚三家之旨,而一斷於經,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 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 以歸。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翁言,即大驚而笑 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醫 不能療者十餘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於是諸醫之 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翁不 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謂劉、張之學。其論臟 腑氣化有六,而於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為最多,遂以 推陳致新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 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目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 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以 升舉,并及心肺之氣,陷入中焦,而用補中益氣之劑 治之,此亦前人之所無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滿 於東南。天,陽也;地,陰也,西北之人陽氣易於降,東南 之人陰火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 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從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 矣。」乃以三家之論,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參之以太 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