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5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前後活人甚多。有酬以貲者,貧則卻之,富則受之,以 濟窮乏。自號「杏翁」,著《杏村肘後方》《傷寒書》《脈理精微》 等書傳世。其徒鄭德孚,初從吳司業源讀書,穎悟絕 人。已棄去,從學醫,遂精其術。

方士

按《福建通志》:「方士,字邦彥,莆田人。精醫術,以濟人利 物為分內事。姪文謨傳其學,時推精詣。醫人一劑輒 愈,人稱方一劑云。」

劉菽

按《福建通志》:「劉菽者,邑諸生也。因善病學醫,醫多奇 中。嘗自言負病時,獨居一室,設木案,置瓦瓶食器,雞 飛其上,器展轉欲墜地,不為動色。於是療者曰:『病可 治』。故其為醫也,亦以此法愈人。於《本草》《丹溪》《肘後》諸 方,多所發明,於貧者不受謝,人以此益歸之也。」

張汝霖

按《平陽府志》:「張汝霖,號濟川,猗氏杜村人。初業儒,後 謝帖括,專心岐黃之術,為名醫。僧冥淵嘗患暑,汲井 水沃顖,濟川見之曰:『一月之後,將患頭痛不可忍,當 亟服藥』。僧不聽,月餘果頭痛,坐臥無措,乃求方於濟 川,濟川曰:『今始求藥,遲矣。頭痛及年當自止,但慮汝 牙早落矣』。逾年齒隕而頭痛愈。」又:「邑紳陳起登為諸」 生時,患疾經年,延濟川診視,曰:「若得變證,傷寒則大 愈。」無幾,陳果變證,患熱疾增劇。家人惶遽求濟川,濟 川備問寢息唾嗽狀,曰:「可勿藥,有喜也。」家人以不下 藥為疑,濟川乃出一方示之曰:「但令發汗,疾即愈矣。」 家人持歸,人爭謂自濟川所得《奇方》,閱視之,止數味, 無異尋常,疑信者半。及服之,汗出遂痊。濟川尤精《太 素》脈,每決人死生壽夭無不中,然不肯輕言,有求療 治者,必盡心調理之,卒不計利,人以此益重之。年九 十三,嘗隔歲預知死期,謂其子孫曰:「吾於某年月必 死,凡吾書未就者,當速為補輯之。」於是口誦若干卷, 令其子日錄之,至藏書盈箱,凡有殘缺者,悉語其子 曰:「某卷某葉,失幾字」,訛「幾」字。校訂,殆無遺漏。其學之 邃博如此。親友聞而駭之,爭來觀。濟川曰:「某年某月 吾必死,親友愛我者,當期前一日共至劇飲,以盡平 生歡。」及期,親友果聚,濟川黃髮童顏,扶杖徐步,無恙 也。相與笑語竟夕。至次日,令其子視棺衾,設喪次,因 正衣冠,瞑目而逝。卒年九十有四。人爭異之,相傳為 仙去。

藥三德

按《平陽府志》:「藥三德,永和人,苗之子也。鍼灸神效,忘 讎活人。」

潘文源

按《婺源縣志》:「潘文源,字本初,桃溪人。寬和仁厚,言笑 不苟望,而知為長者。少業儒不售,去而學醫,即精工, 所投劑輒效,每日求診視者盈門塞巷。文源意在施 予,所藥治者概不責酬,遇貧士且加惠予焉。以故懸 壺三十餘載,人人稱神。而家無數畝之蓄,沒之日里 巷多流涕者。所著有《方脈纂要》二十卷行於世。」

林時

按《合肥縣志》:「林時,字惟中,合肥人。精太素脈,活人甚 眾。有方氏婦求治疾,診其脈不藥,語其家人曰:『速為 治殮具,夏得秋脈必死。死在庚申辛酉日』。」後果於庚 申日死。他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