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73 (1700-1725).djvu/133

此页尚未校对

《木》「百變百秀」 者也。

色帶嬌嫩不能經久曰「色嫩。」如花易盛易衰,惟一時 可觀曰《色雜》。

此為「退色。」 正如春花不久而謝也。

今人只知有色,而不知無色,「不震不動,不萌不糵,其 靜如地如槁木」者,至人之色也。

夫色與心相應,與氣相合,物莫能懾,物莫能引,則不震不動矣。外無意於是非,內無意於得喪,則不萌不糵矣。靜與陰同德,然後其靜如地,心如灰死,然後色如槁木,非若槁木之枯也,澹然獨與神明俱,寂然不與萬物對,無能感之者,聖人事也。故壺丘子林有天地壤文之相,列禦寇有五漿先饋之見,由乎內誠不「解,形諜誠光」 ,則聖人所養可知矣。

色者,如浮雲蔽日。

發在外也

光者,如秋月連天。

表裏見也

神與氣相合,

子母相養之道

神能留氣,氣不能留神;氣能留色,色不能留氣。

古之善觀人者,不觀其形,觀其使形者,神與色無跡,有氣然後有形,有形然後有質,氣質常在,而神與色日變而不留。故人喜怒哀樂之機有萌乎內,則吉凶禍福之兆不旋踵而見乎面。故《下文》云:「神散色亂,不可取者也。」

「神散色亂」,人不可取也。神散則心亂,心亂則形色變, 縱有剛氣,亦如秋花之茂盛也。

秋花之盛者,言其不能久也。

「面有《無求》之色,舉動有不可屈之氣」,內重之人也。

夫人之心與意色相為表裏者也。其心如此,則其意如此,觀其意色以求其心,人焉廋哉?有人於此,面有無求之色,舉動有不可屈之意,則其內重也可知矣。取非其義,則雖三公之位,不如屠羊之肆;外物之輕,則千仞之雀不彈隋侯之珠也。

「《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對客,渙若冰將釋。敦 兮若朴,曠兮若谷」,至聖盛德之人也。

「實而有守,虛而有容,至聖盛德之人。」 此符老氏之言。

色溫而莊,欲語先喜,言簡理足,默造仁意,舉止詳緩, 方智自足,進取之人,亦足貴也。

此雖不及「盛德之士,亦真全之人也。」

「色勁氣果,面多廉隅,睛如點漆,神復澄澈,舉動真率, 多近自然」,富貴中能勇退之人也。

「神清氣真」 ,亞乎《真全》者也。

閩人俗於骨,胡人俗於鼻,浙人俗於清,淮人俗於重, 宋人俗於口,蜀人俗於眼,江西人俗於色,魯人俗於 軒昂,太原人俗於重厚,如此者即風土也。

此謂閩人多骨,胡人好鼻,浙人多清,淮人多重,宋人好口,江西人色多明潔,魯人多狀貌軒昂,太原人重厚。如其氣俗神昏,則在所不相。惟有蜀人之相,當取其神也。故下文言「雖有蜀人之俗,亦在神乎。」

雖有蜀人之俗,亦在神乎?

「神藏於心,顯於目」 ,故雖有蜀人之俗,如此有神,不可偏廢。

揭眉露毫,揭鼻露竅,揭口露齒。

眉露而毛直,則性狠。鼻井竈皆露,則衣食不足。脣不相副,主短折之相。

「揭目露堂。」「揭項露喉」,「揭眼露白。」

目露外堂,無子之相。「喉露孤獨。」 眼露四白。主兵死。

有腰有背者,曰「真火也。金火土水,各取腰背,全獨木 形人,只取腰,不取背也。無腰者,坐立不正也。」

無腰者不貴,無背者不富。木形人瘦,故不取背。如人坐立不端,謂之無腰。欲取貴人,必責其全,故下文言「視聽表裏與腰背」 也。

名動天下者,不可獨取神與氣也,當取之視聽表裏 與腰背。

神氣雖貴,復相腰背,腰背既全,又貴表裏,視聽之表,則聰明是也。《書》曰:「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惟聰明之實,不蔽於物,不牽於情者,視聽之表,耳目外秀,誠明內足,視聽之裏也。有如此者,名動天下之英傑也。

視者神也,聽者,心也,「天下之聞也。耳白過面,聲動天 下。」夫術業有動人之聲,於身無得喪者,此亦是也。

此謂凡相不備,惟耳,白於面者如此。

眼欲有上下堂,鼻欲圓而光。

「眼在乎三陰三陽不陷」 ,鼻不在大小也。

鼻折不在梁,取在口上方。

「龍宮成就,鳳池不陷,雖折而貴,口要有四圍」 也。

更欲眉上長,須觀息之長。

眉要覆眼。夫人喘息者。命之所存也。喘息綿綿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