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固,則湛然上發於天英,此古人所以為城門之號, 而異乎「明堂」之稱。
流痕,水口也。窮,塞也。方,位也。「端」 ,獸名也。《天英》,離也。形勢逆順,見之於水,水又在口上,見其逆之之情。「卸」 ,言水之傾逝;「脫」 ,言內無遮攔。水若曲折之元,去而復返者,謂之去而不去。若水竟去而不能反之,反矣而不能塞之,非所謂結也。苟塞矣,非堅剛無以示不磨,非方位無以順六替,非端獸之守,無以見戶之嚴,非固執之牢,無以見內之密。四者得而水即澄然以安,上與天英相明發矣。蓋明堂上應列星,若水口無山鎮之,內雖有堂,終是蹔榮蹔落而已。
盛衰證應第七十七
「二氣判兮,五土為清,二氣淫兮,五土為刑。源脈不續 兮流必竭,榦枝不附兮花不榮。」朽樗蠹櫟兮不可雕 飾,斷縑敗素兮豈任丹青。
二氣判者,得淨陰淨陽。二氣淫者,謂陰陽駁雜。源脈自祖宗處分派到堂者為續;不自祖宗分派到堂者,自是短促而不續,故流為易竭。凡榦必以枝為衛,其枝不附於榦者,源派之所不滋,故其花不榮。朽樗蠹櫟,喻險隰之枯索,斷縑敗素,喻《易》野之崩破。均不成毛骨者,皆衰之應也。
龍發跡而水歸元兮既純一體;穴趣全而形避缺兮, 始順成形。水要環城,反背則不鍾內氣;山尋住腳,連 延則不續他情。
盛衰之故,係於龍穴。龍而發跡歸元,見源脈之接續;穴而趣全避缺,見榦枝之相附。水之環者氣不背,山之行者氣不止也。
尊不可居卑。〈一作勢〉「寧自抑。」故陰陽以閏餘成歲,而君 子以謙虛為德。然形成表裏,穴有淺深,在心目之自 得,非口耳之可傳。
尊處罡飽難容,卑處氣定不去。閏者一歲之餘,謙者君子退讓不遑之美德。《古訣》云:古鼎煙銷氣尚浮,靈城精義,葬脈不如葬氣。皆尊不可居,卑寧自抑之意。然穴太低,恐又脫氣。惟「閏餘」 二字,極明一歲而不積十日有奇之剩,即非所以置閏,而其所以留有餘之數者,即其氣有不盡也。君子謙讓不遑之意,為得其氣之和。亦非脫氣之謂。形有見於表者,「《山水案》也。有見於裏者,淺深之精妙也。」 穴於皮為過淺。穴於肉為得中。穴於髓則未免傷骨矣。
《故》曰:「開新易故,土豈自然,送死傷生,物嫌非類,同穴 同日,同凶同吉,同壙異時,漏洩根基,縱再生陽,先且 罹傷。」
凡初葬者皆新土,若既葬而復開之,則土不得如當日之新,謂非自然之土也。抑葬而得黃鐘之生氣,則生生無窮矣。今復送死而合葬,是與生之氣有妨物傷,非類之死,況君子乎!「同穴」 謂同此地;「同日」 謂同此天。「異時」 ,謂先後之葬異其人。陽者,黃鐘之生氣也,既葬而復開之,故云「漏洩」 ,洩而後塞之,俟一陽再生之候。而黃泉之氣復至也。然既有一洩。未有無一傷者。縱使復生。而先已罹其害矣。此盛衰之證也。
袁天綱曰:「凡穿鑿壙圻,見遺物必已穿掘之地,則是不祥之證,自非土脈之融結,或結三壙一穴先掩,則氣已隨生,餘穴數年之後方發,或方發而開,則漏洩前氣,必至侵凌,見遺物為不祥,似屬可議。」
孤奇譎詭第七十八
穴有窪隆兮,均欲貴其得氣;氣有《祥沴》兮,豈不習之 能悉?土脈不附兮,氣淘於沙石。
窪隆,高下之別名。沴者,陰陽之氣,亂淘盪也。郭氏曰:「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古人以石為山骨者,必有理脈,以通天運,以達天暹。故曰:「維石巖巖。」 其辨有三:似石非石,似土非土,割肪截王,日不可烈,而雨不可淹,此又竁折之所堪。彼有頑不通氣,堅不可鑿,葬之如擲潭,崎嶇突兀,立屍植符,稜稜颬颬,葬之如塞堋。此石山之葬,衢所不談。
勢降不續兮,氣絕於來歷。
郭氏曰:「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然斷有幾等,有為水所衝者,有為路所截者,有為畚鍤所傷者,龍行至此,未有不遭其害者也。」
成形不界腳兮,氣過前行。
郭氏曰: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即乾流。《過脈篇》曰:「雖涉田濠,尚是乾流之水,未淘沙石,當知過脈之岡。」
四勢不會集兮,氣之孤寂。
郭氏曰: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三五《釋微篇》云:「發將無蹤,過將無引,三形失勢,孤遺獨起以何依?五氣施生,四水一時而流盡。此獨山之葬。衢之所短。」
杞柏不植兮,氣殘於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