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4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紙則硬黃短簾絹則絲粗而厚。有搗熟者,有四尺闊 者。宋絹則光細若紙,揩摩如玉,夾則如常。更有闊五 六尺者,名曰「獨梭紙」,用鵠白,澄心堂居多。宋畫迄今, 其絲性消滅,更受糊多,無復堅韌。以指微跑,則絹絲 如灰堆起,表裡一色。若今時絹素,以藥水染舊,無論 指跑,絲絲露白,即刀刮亦不成灰。此古今絹素之辨, 似不容偽。又如元絹,有獨梭者,與宋相似,有宓家機 絹,皆妙。古畫落墨著色,深入絹素,礬染既多,精采迥 異。其花草紅若初暘,綠如碧瑱,粉則膩滑如玉,黑則 點墨如漆。偽者雖極力摸擬,而諸色間有相似。惟紅 不可及,且求其入絹深厚,則不能矣。文采索然,又如 古人之畫,愈玩愈佳,筆法圓熟,「用意精到,以人趣倣 摸物趣,落筆不凡,而天趣發越。」今人之畫,人趣先無, 而物趣牽合,落筆粗庸,入眼不堪玩賞,何用偽為?宋 人臨摹唐朝五代畫片,神采如出一手,祕府多寶藏 之。今人臨畫,惟求影響,多用己意,隨手苟簡,雖極精 工,先乏天趣,妙者亦板近。如吳中莫樂泉臨畫,亦稱 當代一絕。我朝名家,可宋可元者,亦不乏人。高品如 文衡山、沈石田、陳白陽、唐伯虎、文汶水、王仲山、錢叔 寶、文伯仁、顧亭林、孫雪居、沈青門,風神俊逸,落筆脫 塵,或隸或行,各有天趣。元之二趙,王、黃,可與並美。如 戴文進工山水人物神像,雅得宋人三昧。其臨摹倣 效宋人名畫,種種逼真。其生紙著色開染,草草效黃 子久、王叔明等畫,較勝二家。如商喜、李在、周東村、仇 十洲,山水人物之妙,上軼宋人劉、范諸輩。又如邊景 昭、呂廷振、林以善、張秋江、沈士容、王牧之、陳憲章、俞 江村、周少谷輩,花鳥竹石,亦得宋之徐、黃家法。他如 謝廷循、上官伯達、金文鼎、金汝清、姚公綬、王孟端、夏 仲昭、王舜耕、陳大章、許尚文、吳偉、蘇致中、葉原靜、謝 時臣、朱子朗、朱鹿門、夏葵、夏芷、石銳、倪端諸輩,皆我 明一代妙品。士夫畫家,各得其趣,若鄭顛仙、張復陽、 鍾欽禮、蔣三松、張平山、汪海雲,皆畫家邪學徒逞狂 態者也,俱無所取。

賞鑒收藏畫幅

《高子》曰:「收蓄畫片,須看絹素,紙地完整不破,清白如 新,照無貼襯,此為上品。面看完整,貼襯條多,畫神不 失,此為中品。若破碎零落,片片湊成,雜綴新絹以色 旋補,雖為名畫,亦不入格,此下品也。完整中,價之低 昂,又以山水為上,人物小者次之,花鳥竹石又次之, 走獸蟲魚又其下也。冊頁卷子同一論法,又如神佛」 圖像,其品不同。如宋、元并我朝人畫佛像名家,多就 山水樹石中,或坐或行,或倚石憑樹,畫法不板,煙雲 流潤,神氣儼臨,為上品也。其他三尊並列,鬼神猙獰, 或登寶座,諸神衛護者,止可為侍奉香火,非流傳品 也。又如假造佛像畫片,以絹搗熟,以香煙瀝,并竈煙、 屋梁挂塵,煎汁染絹,其色雖舊,或黃或淡黑,可愚隸 家。孰知古絹一種,傳玩舊色,嗅之異香可掬,豈人偽 可到。古絹碎裂,儼狀魚口,橫聯數絲,再無直裂。今之 偽者,不橫即直,乃以刀刮指甲,劃開絲縷,堅韌不斷, 觸目即辯。藏畫之法,以杉板作匣,匣內切勿油漆糊 紙,反惹黴濕。又當嘗近人氣,或置透風空閣,去地丈 餘便好。一遇五月八月之先,將畫幅幅展玩,微見風 日,收起入匣,用紙封口,勿令通氣,過此二候方開,可 免黴白。又若以名畫張挂,多則三五日一換,收起挂 久,恐為風濕侵損質地。若絹素畫,尤不可以久挂。如 前《起居牋》內《溫閣藏畫》之法甚佳。古畫不可捲緊,恐 傷絹地。單條短軸,作橫面開關,門扇匣子畫,直放入 軸頂,貼籤細開,某畫甚便取看。又如宋人繡畫山水、 人物、樓臺、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其用絨止一二 絲,用針如髮細者為之,故多精妙。設色開染,較畫更 佳。以其絨色光彩奪目,丰神生意,望之宛然,三趣悉 備,女紅之巧,「十指春風」,迥不可及。元人之繡便不及 宋,以其用絨粗肥,落針不密,且人物禽鳥,「用墨描畫 眉目,不若宋人以絨繡眉目,瞻眺生動。此宋元之別, 以其眉目辨也。」故宋繡山水亦不多得,元人花鳥,尚 可一二見耳。宋人刻絲,山水、人物、花鳥,每痕剜斷,所 以生意混成,不為機經掣制。今人刻絲,是織絲也,與 宋元之作迥異。故宋刻花鳥、山水,亦如宋繡,有極工 巧者。余意刻絲雖遠不及繡,若大幅舞裀,自有富貴 氣象,元刻迥不如宋矣。人能以畫自工,明窗淨几,描 寫景物,或睹佳山水處,胸中便生景象,布置筆端,自 有天趣。如名花折枝,觀其生趣,花態綽約,葉梗轉折, 向日舒笑,迎風欹斜,含煙弄雨,初開殘落,種種態度, 寫入采素,不覺學成,便得出人頭地。若不以天生活 潑者為法,徒竊紙上形似,三趣無一得也,終為俗品。 古之高尚士夫,如李公麟、范寬、李成、蘇長公、米家父 子輩,靡不畫臻神妙。是以大雅君子,於畫收藏賞鑒, 不可不學一二名筆。

染紙作畫不用膠法

紙用膠礬作畫,殊無士氣,否則不可著色。然用法「以 皂角搗碎,浸清水中一日,用沙罐重湯煮一炷香,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