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4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烘漫以顯氣韻沈鬱,令不易測。題曰:「騞然鼓毫,瞪目 失綃。岩酣瀑呼,或臞所都。一墨大千,一點塵劫。是心 所現,是佛所說。」

寒山凡夫與予論筆尖筆根即偏正鋒也。一日從晉 人渴筆書得畫法,題曰:「樹格落落,山骨索索,溪蒙草 茸雲秀,其中卒筆怳顧,妄窮真露。」古人云:畫無筆跡, 如書家藏鋒,若騰觚,大埽作山水障,當是狂章,筆跡 不計。

論用筆墨格法氣韻病

近日畫少丘壑,習得「搬前換後」法耳。

大癡謂畫須留天地之位,常法也。予每畫雲煙著底, 危峰突出,一人綴之,有振衣千仞勢。客訝之,予曰:「此 以絕頂為主,若兒孫諸岫可以不呈,若腳柯根可以 不露,令人得之楮筆之外。」客曰:「古人寫梅,剔竹,作過 牆一枝,離奇具勢。若用全幹繁枝,套而無味,亦此意 乎?」予曰:「然。」

行家位置,稠寒不虛,情韻特減,倘以驚雲落靄,束巒 籠樹,便有活機。米氏謂「王維畫見之最多,皆如刻畫 而埽千里,故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 從筆墨而成。吳道子筆勝於質,為畫之質勝也。嘗謂 道子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山水有墨而無筆,此皆 不得全善。惟荊浩採二賢之能以為己能,則全矣。蓋 墨用太多,則失其真體,損其筆而且濁。用墨太微,即 氣怯而弱也。過與不及,皆為病耳。切要循乎規矩格 法本乎自然氣韻,必全其生意得於此者備矣,失於 此者病矣。以是推之,豈愚俗之可論歟?凡未操筆,當 凝神著思,豫在目前,所以意在筆先,然後以格法推 之,可謂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其用筆有簡易而易 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或取氣格而筆跡雄壯者,或 取順快而流暢者,縱橫變用,在乎筆也。然作畫之病 者眾矣,惟俗病最大出於淺陋循卑,昧乎格法之大, 動作無規,亂推取逸,強務古淡而枯燥,苟從巧密而 纏縛,詐偽老筆,本非自然。此謂筆墨格法氣韻之病。 古云:「用筆有三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結。」何謂版病? 腕弱筆癡,取與全虧,物狀平扁,不能員混者,版也。刻 病者,筆跡顯露,用筆中凝,勾畫之次,妄生圭角者,刻 也。結病者,欲行不行,當散不散,似物滯礙,不能流暢 者,結也。愚又論一病,謂之礭病:筆路謹細而癡拘全 無變通,筆墨雖行,類同死物,狀如雕切之跡者,礭也。 凡用筆,先求氣韻,次採體要,然後精思。若形勢未備, 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氣韻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 似自得于其間矣。且善究其畫山水之理也,當守其 實,實不足,當棄其筆。而華有餘,實為質榦也,華為華 藻也。質榦本乎自然,華藻出乎人事,實為本也,華為 末也。自然,體也,人事,用也。豈可失其本而「逐其末,忘 其體而執其用?是猶畫者惟務華媚而體法虧,惟務 柔細而神氣泯」,真俗病耳,惡知其守實去華之理哉? 若行筆或麤或細,或揮或勻,或重或輕者,不可一一 分明以布遠近,氣弱而無畫也。其筆太麤則寡其理 趣,其筆太細則絕乎氣韻,一皴一點,一勾一斫,皆有 意法存焉。若不從古畫法,只寫真山,不分遠近淺深, 乃《圖經》也,焉得其格法氣韻哉!凡畫有八格:「石老而 潤,水淨而明;山要崔嵬,泉宜灑落。雲煙出沒,野逕迂 回,松偃龍蛇,竹藏風雨也。」

論觀畫別識

「瓊瑰琬琰,天下皆知其為玉也,非卞氏三獻,孰別其 荊山之姿而為美?驊騮騕褭,天下皆知其為馬也,非 伯樂一顧,孰別冀北之駿而為良?」若玉之無別,安得 瓊瑰琬琰之名?馬之無別,豈分驊騮騕褭之駿?別玉 者卞氏耳,識馬者伯樂耳,天下後世,亦無復以加諸。 是猶畫山水之流於世也,隱造化之情實,論古今之 「賾奧,發揮天地之形容,蘊藉聖賢之藝業,豈賤隸俗 人得以易窺其端倪?蓋有不測之神思,難名之妙意, 寓於其間矣。」凡閱諸畫,先看風勢氣韻,次究格法高 低者,為前賢家法、規矩用度也。儻生意純而物理順, 用度備而格法高,固得其格者也。雖有其格,而家法 不可揉雜者,何哉?且畫李成之格,豈「用雜於范寬?正 如字法,顏柳不可以同體,篆隸不可以同攻,故所操 不一,則所用有差。」信乎然矣。歸古驗今,善觀乎畫者, 焉可無別歟?然古今山水之格皆畫也,通畫法者,得 神全之氣,攻寫法者,有圖經之病,亦不可以不識也。 以近世畫者,多執好一家之學,不通諸名流之跡者 眾矣。雖博究諸家之能精於一家者寡矣。若此之畫, 則雜乎神思,亂乎規格,難識而難別,良由此也。惟節 明其諸家畫法,乃為精通之士,論其別白之理也。窮 天文者,然後證丘陵天地之間,雖事之多,有條則不 紊,物之眾,有緒則不雜,蓋各有理之所寓耳。觀畫之 理,非融心神、善縑素,精通博覽者,不能達是理也。畫 有純「質而清淡者,僻淺而古拙者,輕清而簡妙者,放 肆而飄逸者,野逸而生動者,幽曠而深遠者,昏暝而 意存者,真率而閑雅者,冗細而不亂者,重厚而不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