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5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林待詔,遂圖畫牆壁屏障,不可勝紀。既隨偽主歸闕 下,藝祖知其名,尋賜真命。太宗尤加眷遇,仍委之搜」 訪名畫,銓定品目,一時等輩莫不斂衽筌居寀畫法。 自祖宗以來,圖畫院為一時之標準,較藝者視黃氏 體製為優劣去取。自崔白、崔慤、吳元瑜既出,其格遂 大變。

黃惟亮

按《夢溪筆談》:「黃惟亮,筌之弟,隸翰林圖畫院,擅名一 時。」

王瓘

按《聖朝名畫評》:「王瓘字國器,河南雒陽人。美風表,有 才辯。少志於畫,家甚窮匱,無以資游學。北邙山老子 廟壁吳生所畫,世稱絕筆焉。瓘多往觀之,雖窮冬積 雪,亦無倦意,有為塵滓塗漬處,必拂拭磨刮,以尋其 跡,由是得其遺法。又能變通不滯,取長舍短,聲譽藉 甚,動於四遠。王公大人有得瓘畫者,以為珍玩。末年」, 石中令以禮召瓘畫昭報寺廊壁,厚酬金幣,乾德、開 寶間無與敵者。虞部武員外宗元,亦河南人,每歎曰: 「觀國器之筆,不知有吳生矣。」翰林待詔高克明亦謂 人曰:「得國器畫,何必吳生!」本朝丹青名者,惟瓘為第 一。

按《圖畫見聞志》:「王瓘,工畫佛道人物,深得吳法,世謂 之小吳生。石中令嘗令畫雒中昭報寺壁,及有佛道 功德故事人物等傳於世。」

按《圖繪寶鑑》:「武宗元謂瓘畫事物盡工,設色清潤,古 今無倫。子端,能世其學。」

王靄

按《圖畫見聞志》:「王靄,京師人。工畫佛道人物,長寫貌, 五代間以畫聞。晉末,與王仁壽皆為契丹所掠。太祖 受禪,放還,授圖畫院祗候。遂使江表潛寫宋齊丘、韓 熙載、林仁肇真,稱旨,改翰林待詔。今定力院太祖御 容、梁祖真像,皆靄筆也。又畫開寶寺文殊閣下天王 及景德寺九曜院《彌勒下生像》,最為奇出。」

孫夢卿

按《聖朝名畫評》:「孫夢卿,鄲州須昌人。少有精鑒,家世 豪右,志於圖繪。常曰:『吾所好者吳生耳,餘無所取。故 盡得其法。里中目為孫脫壁』。又曰:『孫吳生與王靄對 畫開寶寺文殊閣下西壁,為西方毘樓勒叉天王像 及金槍道菩薩相』。」

按《宣和畫譜》:孫夢卿,字輔之,東平人也。工畫道釋,學 吳生而未能少變。其後傳移吳本,大得妙處。至數丈, 人物本施寬闊者,縮移狹隘,則不過數寸,悉不失其 形似,如以鑑取物,見大小遠近耳。覽者神之,號稱「孫 脫壁」,又云「孫吳生。」以此可見其精絕。但施於卷軸者 殊少,蓋塔廟歲久不能皆存也。

趙元長圖畫見聞志作長元

按《聖朝名畫評》:「趙元長,字慮善,蜀中人。通天文,仕蜀 為靈臺官,亦善丹青,凡星宿緯象,皆命畫之。從昶赴 闕下,太祖特原之,配文思院為匠人,常備禁中之役。 畫馴雉於御座。會五坊人按鷹,有離韝欲舉者,上命 縱之,徑入殿宇,以搏畫雉。上驚賞久之,召元長入圖 畫院為藝學,詔畫東太乙宮貴人之像,元長實督之。」 及命摸寫。王齊翰應運國寶羅漢深得其法。

石恪

按《圖畫見聞志》:「石恪,蜀人。性滑稽有口辯,工畫佛道 人物。始師張南本,後筆畫縱逸,不專規矩。蜀平,至闕 下,嘗被旨畫相國寺壁,授以畫院之職,不就。堅請還 蜀,詔許之。不樂都下風物,頗有譏誚雜言,或播人口。 有《唐賢像》《五丁開山》《巨靈擘太華》《新羅人角力》等圖 傳於世。」

按《益州名畫錄》:「石恪博綜儒學,志唯好畫,攻古體人 物,斆張南本筆法,雖豪貴相請,少有不足,圖畫之中, 必有譏諷焉。」

按《宣和畫譜》:「恪字子專,喜滑稽,尚談辯,工道釋人物。 初師張南本,技進益縱逸,不守繩墨,氣韻思致,過南 本遠甚。然好畫古僻人物,詭形殊狀,格雖高古,意務 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譎怪。孟蜀平,至闕下,被旨畫相 國寺壁,授以畫院之職,不就,力請還蜀,詔許之。」 按李廌《畫品》:「恪性不羈,滑稽玩世,所以作形相,或醜 怪奇」崛以示變。

按《圖繪寶鑑》:「石恪多作戲筆人物,詭形殊狀,惟面部 手足用畫法,衣紋皆粗筆成之。」

李咸熙王崇

按《圖繪寶鑑》:「李咸熙,王崇國初同時工人物。」

趙光輔

按《聖朝名畫評》:「趙光輔尤善畫蕃馬,凡欲為之,必心 潛慮密,視聽皆斷,方肯草本,然後點竄增減,求具完 備,始上縑素。故光輔無一毛之失,得者如有至寶,古 今為蕃馬者亦可數。胡瓌得其肉,東丹得其骨,光輔 兼有之。至於戲風拽繩,吃草飲水,奔走立臥,嘶嚙跑 蹶,瘦壯老嫩,駑良疲逸,羈縶疾病之狀,莫不精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