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6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跋輞川圖後》
前人

世傳此圖本多物象靡密,而筆勢鈍弱。今所傳則賦 象簡遠而運筆勁峻,蓋摩詰遺蹟之不失其真者,當 自李衛公家定本所出云。大觀四年三月,黃某書。

《跋吉日圖後》
前人

顧長康畫《列女圖》,中有蘧伯玉車形,筆勢與此《田車》 了無小異。且三車軍作之士,方從禽馳騁,而神韻閒 安,若中禮容,非顧、陸遺蹟不能逮此。博陵之筆縝細, 而此圖簡古,裴公以為無有異於閻令,何邪?大觀四 年十月五日,閩人黃某觀。

《跋輞川圖後》
前人

輞川二十境,勝概冠秦雍。摩詰既居之畫之,又與裴 生詩之。其畫與《詩》,後得贊皇父子書之,善并美具,無 以復加,宜為後人寶玩摹傳,永垂不刊。然今此地遺 址僅存,園湖垞沜,率為疇畝。未有高人踵茲逸懷,使 人慨想深嘆。政和二年六月五日,常山宋烜、武陽黃 某於河南官舍同觀。

===

《跋滕子濟所藏唐人出遊圖》
{{{4}}}

昔人深於畫者,得意忘象,其形模位置,有不可以常 法觀者,顧、陸、王、吳之蹟,時有若此,如雪與蕉同景,桃 李與芙蓉並秀,或手大於面,或車闊於門,使俗工睨 之,未免隨變,安於拙目。故《九方皋》之相馬,略其元黃, 取其駔雋,惟真賞者獨知之。此卷寫唐人出游狀,據 其名題,或有弗同時者,而揚鑣並驅,睇眄相語,豈亦 於世得意忘象者乎?求畫者主名弗可知,要非俗手 作也。政和甲午歲四月二十四日,觀於《道山東序》。

《跋盤線圖後》
前人

右《盤線圖》,唐王叡敘而傳之,以為唐諸王之遺蹟。然 予頃於吳中見劉季孫景文家有此畫一卷,古題云: 「宋武帝東征,劉毅道廬山隱士宗炳獻一筆畫一百 事,帝賜以犀柄麈尾。」與此本大同小異。所畫物像,存 者亦五十餘種,匠意簡古,筆勢若出一手,然後知是 畫非唐人能為。王叡以為唐諸王畫,誤矣。政和五年 春。於東都清平坊手摹一通。黃某長睿父題。

《跋龍眠九歌圖後》
前人

「《楚詞九歌》凡十一篇,九神」,而梁昭明取六章,載於《文 選》。故是圖貝闕珠宮,乘黿逐魚,亦可施於繪素。後人 或能補之,當盡靈均之清致也。

《跋王晉玉所藏韋鶠馬圖後》
前人

張彥遠謂「鶠善畫《川原小馬牛羊》」,今晉玉所藏本,皆 沛艾。二字見子虛賦余謂杜子詠鶠「禿筆掃驊騮,麒麟出東 壁」,即不特善小駟而已。蓋曹將軍畫馬神勝形,韓丞 畫馬形勝神,鶠從容二人間,第筆格差不及耳。昔予 見《嘶囓二馬》小圖於江左人家,筆勢駸駸亦若此,此 本鶠畫不疑。四月八日。

《跋步輦圖後》
前人

右晉明帝《步輦圖》,南齊謝赫畫。雖經傳摹,意象高古, 但所畫輦上設一几,旁施雙扛,殊無輦制。余按輦,自 漢以來始為人君之乘,魏晉小出則御之,過江遂亡 制度。太元中謝安率意造焉。及破苻秦,獲京都舊輦, 形制無差,時人服其精記,則明帝時輦無制度宜矣。 又東晉時靴袍尚未盛行,而此圖侍臣服之,豈當時 五胡據中原,江左已襲其風歟?卷首題云「廣順癸丑 季夏,狂生摹,嘗見陶穀家《逸少帖》」後有「顯德初酒狂」 題字,與此正同。「廣順」、「顯德」相接,當是此人,第未能名 之耳。

《跋王晉玉所藏桓宣武畫像後》
前人

竇蒙《南齊畫》中有《桓溫像》一卷,上之上。此卷後題云: 「上品上正」此畫也。但長康乃晉陵無錫人,此云譙國 人,不知何謂。袁倩、毛惠遠宋人;沈熾文、姚懷珍梁人。 當時祕府書畫多此諸人題,但此卷以袁、毛、姚題於 唐褚令後,恐誤錄也。

《跋定本古器圖後》
前人

政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於山陽以張丈人家本校, 并補所乏。黃某書。

《跋宗室爵竹畫軸後》
前人

張彥遠論畫,以為「上古意簡而跡淡,近代煥爛而求 全,故以氣韻生動為先,經營位置為下。」予嘗考其語, 以謂丹青猶文也。謝康樂則如芙蓉出水,自然可愛。 顏光祿則如鋪錦列繡,琱繢滿目。自然之與琱繢,蓋 不翅霄壤。今觀唐人遺跡,薛稷以羽毛聞,然格遠而 筆弱;蕭悅以竹聞,然筆勁而乏韻。二子之畫,但專萃 精於一,猶不得其全,況《梅竹集羽》,並秀筆端,趣閒韻 遠,若師純公之此畫,真可尚已。意其移是意於文,則 謝客之吐言天拔,詎足多慕。政和六年五月二十一 日,會稽黃某觀。

《跋北齊勘書圖後》
前人

僕頃歲嘗見此《圖》,別本,雖未見。一作審畫者主名,特觀 其人物衣冠華虜相雜意,後魏、北齊間人作。及在洛, 見王氏本,題云《北齊勘書圖》。又見宋公次道書,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