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四塞,祥風繞壇,日揚其光。」
開元二十年。如汾陰。祀后土。是年新禮成。定夏至日 祭皇地祇於方丘。立冬後祭神州地祇於北郊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冬十一月庚申。如汾 陰。祀后土。
按:《舊唐書禮儀志》:「二十年,蕭嵩為中書令,改撰新禮。 祀天一歲有四,祀地有二。」
按《通典》《開元禮》,「夏至日祭皇地祇於方丘壇上,以高 祖神堯皇帝配座;立冬後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以太 宗文武聖皇帝配座。」
宋
宋以夏至祭皇地祇,以孟冬祭神州地祇。
按《宋史禮志》:「宋初方丘在宮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 祭皇地祇,別為壇於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 以來,迭奉四祖崇配二壇。太平興國以後,但以宣祖、 太祖更配。真宗乃以太宗配方丘,宣祖配神州地祇。」
真宗景德四年遣官祭汾陰后土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景德四年正 月以朝陵遣工部尚書王化基詣汾陰致祭。其後又 詔「自今凡告天地仍詣祠告祭。命禮官考定衣冠制 度,令有司修製,遣使奉上。」
大中祥符三年詔以明年祀汾陰后土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六月庚戌,河中父 老千餘人請祀后土,不許。七月辛丑,文武官將校等 三上表,請祀汾陰后土。八月丁未,詔明年春有事於 汾陰,州府長吏勿以修貢助祭煩民。」
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后土、地祇。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春正月辛巳,詔執 事汾陰懈怠者罪勿原。乙酉,習祀后土儀。二月辛酉, 祀后土地祇。是夜月重輪,還奉祇宮,紫氣四塞。」
徽宗政和七年上后土皇地祇徽號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七年五月己丑,如玉清和陽 宮,上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徽號寶冊,辛 丑,祭地於方澤按《禮志》,徽宗政和六年,「詔以王者 父天母地,乃者祗率萬邦黎庶,強為之名,以玉冊玉 寶昭告上帝,而地祇未有稱謂,謹上徽號臼承天效 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明年五月詣玉清和陽宮, 奉上寶冊所用之禮,以瘞坎易燎柴,設望瘞位,玉以 黃琮及兩珪有邸,幣以黃,舞以八成。其餘並如奉上 玉皇尊號之儀。
金
金祭皇地祇并神州地祇於方丘。
按《金史禮志》方丘儀:「祭前一日,司天監郊社令各服 其服,帥其屬升設皇地祇神座於壇上北方南面,席 以槁秸。又設神州地祇神座於壇之第一等,東南方, 席以槁秸。」
元
武宗至大二年議行北郊禮定皇地祗位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十一月乙酉,尚書及太 常禮儀院言,「郊祀者,國之大禮。今南郊之禮已行而 未備,北郊之禮尚未舉行。」今年冬至祀天南郊。請以 太祖皇帝配。明年夏至祀地北郊。請以世祖皇帝配。 制可。按《祭祀志》:至大二年十二月甲辰朔,尚書太 尉、右丞相、太保、左丞相田司徒、郝參政等復奏曰:「南 郊祭天於圜丘,大禮已舉。其北郊祭皇地祇於方澤, 并神州地祇、五嶽四瀆、山林川澤及朝日夕月,此有 國家所當崇禮者也。當聖明御極而弗舉行,恐遂廢 弛。」制若曰:「卿議甚是,其即行焉。」又按《志》,南郊神位, 昊天上帝位天壇之中少北,皇地祇位次東少卻,皆 南向。神席皆緣以繒,綾褥素座。昊天上帝「色皆用青, 皇地祇色皆用黃,席皆以槁秸。」
明
太祖洪武元年定以夏至日祀后土於方丘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元年,李善長等進《方丘說》曰:「按 三代祭地之禮,見於經傳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 以夏至日祀之於澤中之方丘。蓋王者事天明,事地 察,故冬至報天,夏至報地,所以順陰陽之義也。祭天 於南郊之圜丘,祭地於北郊之方澤,所以順陰陽之 位也。然先王親地,有社存焉。《禮》曰:『享天於郊,祀地於 國』。」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又曰:「郊社所 以祀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禮,或以社對帝,或以社 對郊,則祭祀所以親地也。《書》曰:「敢昭告於皇天后土。」 《左氏》曰:「戴皇天,履后土。」則古者亦名地祇為后土矣。 曰「地祇」、曰「后土」、曰社,皆祭地也。此三代之正體,而釋 經之正說。自鄭元惑於緯書,而謂「夏至於方丘之上, 祭崑崙之祇,七月於泰圻之壇,祭神州之祇。」析而二 之,後世宗焉一祭自漢武用祀官寬舒議,立后土祠 於汾陰脽上,禮如祇祀。而後世又宗之,於北郊之外, 仍祀后土。元始間,王莽奏罷甘泉泰畤,復長安南北 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地於南郊,而後 世又因之,多合祭焉。「由漢歷唐,千餘年間,親祀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