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9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見走凶,或見人形,三者皆鬼也。或謂之鬼,或謂之凶, 或謂之魅,或謂之魑,皆生存實有,非虛無象類之也。 何以明之?成事俗間家人且凶,見流光集其室,或見 其形若鳥之狀,時流入堂室,察其不謂若鳥獸矣。夫 物有形則能食,能食則便利,便利有驗則形體有實 矣。《左氏春秋》曰:「投之四裔,以禦魑魅。」《山海經》曰:「北方 有鬼國。」說螭者謂之龍物也。而魅與龍相連,魅則龍 之類矣。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 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 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山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 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 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 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凶魅,有形故執以食虎。案可 食之物,無空虛者,其物也性與人殊,時見時匿,與龍 不常見無以異也。

一曰:「人且吉凶,妖祥先見。人之且死,見百怪」,鬼在百 怪之中。故妖怪之動,象人之形,或象人之聲為應,故 其妖動,不離人形。天地之間,妖怪非一,言有妖,聲有 妖,文有妖,或妖氣象人之形,或人含氣為妖,象人之 形,諸所見鬼是也。人含氣為妖,巫之類是也。是以實 巫之辭,無所因據,其吉凶自從口出,若童之謠矣。童 「謠口自言,巫辭意自出。」口自言,意自出,則其為人,與 「聲氣自立、音聲自發」同一實也。世稱紂之時,夜郊鬼 哭,及倉頡作書,鬼夜哭,氣能象人聲而哭,則亦能象 人形而見,則人以為鬼矣。鬼之見也,人之妖也。天地 之間,禍福之至,皆有兆象,有漸不卒然,有象不猥來。 天地之道,人將亡,凶亦出;國將亡,妖亦見,猶人且吉。 吉祥至,國且昌,昌瑞到矣。故夫瑞應妖祥,其實一也。 而世獨謂鬼者,不在妖祥之中,謂鬼猶神而能害人, 不通妖祥之道,不睹物氣之變也。國將亡,妖見,其亡 非妖也;人將死,鬼來,其死非鬼也。亡國者兵也;殺人 者,病也。何以明之?齊襄公將為賊所殺,游於姑棼,遂 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 敢見!」引弓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 而為賊殺之。夫殺襄公者,賊也,先見大豕於路,則襄 公且死之妖也。人謂之彭生者,有似彭生之狀也。世 人皆知殺襄公者非豕,而獨謂鬼能殺人,一惑也。天 地之氣為妖者,太陽之氣也。妖與毒同,氣中傷人者, 謂之毒,氣變化者謂之妖。世謂童謠熒惑使之,彼言 有所見也。熒惑,火星。火有毒熒,故當熒惑守宿,國有 禍敗。火氣恍惚,故妖象存亡。龍,陽物也,故時變化。鬼, 陽氣也,時藏時現,陽氣赤,故世人盡見鬼,其色純朱。 蜚凶,陽也;陽,火也,故蜚凶之類為火光。火熱焦物,故 止集樹木,枝葉枯死。《洪範》:「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 言火同氣,故童謠詩歌為妖言。言出文成,故世有文 書之怪。世謂童子為陽,故妖言出於小童。童巫含陽, 故大雩之祭,舞童暴巫。雩祭之禮,倍陰合陽,故猶日 食陰勝,攻社之陰也。日食陰勝,故攻陰之類。天旱陽 勝,故愁陽之黨;巫為陽黨,故魯僖遭旱,議欲焚巫。巫 含陽氣,以故陽地之民多「為巫。巫黨於鬼,故巫者為 鬼巫。」鬼巫比於童謠,故巫之審者,能處吉凶,吉凶能 處吉凶之徒也。故申生之妖見於巫,巫含陽,能見為 妖也。申生為妖,則知杜伯、莊子義厲鬼之徒皆妖也。 杜伯之厲為妖,則其弓矢投措皆妖毒也。妖象人之 形,其毒象人之兵。鬼毒同色,故杜伯弓矢皆朱彤也。 毒象人之兵,則其中人,人輒死也。中人微者即為腓, 病者不即時死。何則?腓者,毒氣所加也。妖或施其毒, 不見其體,或見其形,不施其毒,或出其聲,不成其言, 或明其言,不知其音。若夫申生,見其體,成其言者也。 杜伯之屬,見其體,施其毒者也。詩妖、童謠,石言之屬, 明其言者也。「濮水琴聲,紂郊鬼哭」,出其聲者也。妖之 見出也,或且凶而豫見,或凶至而因出。因出,則妖與 毒俱行。豫見,妖出不能毒。申生之見,豫見之妖也。杜 伯、《莊子》、義厲鬼至,因出之妖也。周宣王、燕簡公、宋夜 姑時當死,故妖見毒,因擊晉惠公,身當獲命未死,故 妖直見而毒不射。然則杜伯、《莊子》《義厲鬼》之見周宣 王、燕簡、夜姑且死之妖也。申生之出,晉惠公且見獲 之妖也。伯有之夢,駟帶、公孫叚且卒之妖也。老父結 草,魏顆《且勝》之祥,亦或時杜回見獲之妖也。蒼犬噬 呂后,呂后且死,妖象犬形也;武安且卒,妖象竇嬰、灌 夫之面也。故凡世間所謂妖祥,所謂鬼神者,皆太陽 之氣為之也。太陽之氣,天氣也。天能生人之體,故能 象人之容。夫人所以生者,陰陽氣也。陰氣生為骨肉, 陽氣生為精神。人之生也,陰陽氣具,故骨肉堅,精氣 盛,精氣為知。骨肉為強,故精神言談,形體固守,骨肉 精神,合錯相持,故能常見而不滅亡也。太陽之氣盛 而無陰,故徒能為象,不能為形。無骨肉,有精氣,故一 見恍惚,輒復滅亡也。

風俗通

《怪神》

禮,「天子祭天地五嶽四瀆,諸侯不過其望也。大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