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9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退則神亦退,故於是時而設祭。初間聖人亦只是略 為禮,以達吾之誠意,後來遂加詳密。

周問:「何故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曰:「『此又別氣之清 明者為神,如日月星辰之類是也。此變化不可測」,「祇』 本『示』字,以有跡之可示,山河草木是也,比天象又差 著。至人則死為鬼矣。」又問:「既曰『往為鬼』,何故謂『祖考 來格』?」曰:「此以感而言。所謂『來格』,亦略有些神底意思。 以我之精神,感彼之精神,蓋謂此也。祭祀之禮,全是」 如此。且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皆是 自家精神抵當得他過,方能感召得他來。如諸侯祭 天地,大夫祭山川,便沒意思了。

陳後之問:「祖宗是天地間一箇統氣,因子孫祭享而 聚散?」曰:「這便是上蔡所謂『若要有時便有,若要無時 便無,是皆由乎人矣。鬼神是本有底物事,祖宗亦只 是同此一氣,但有箇總腦處。子孫這身在此,祖宗之 氣便在此。他是有箇血脈貫通,所以『神不歆非類,民 不祀非族』。只為這氣不相關。如天子祭天地,諸侯祭 山川,大夫祭五祀。雖不是我祖宗,然天子者天下之 主;諸侯者山川之主;大夫者五祀之主。我主得他,便 是他氣又總統在我身上,如此,便有箇相關處』。」 問:「人之死也,不知魂魄便散否?」曰:「固是散。」又問:「子孫 祭祀,卻有感格者,如何?」曰:「畢竟子孫是祖先之氣。他 氣雖散,他根卻在這裏。盡其誠敬,則亦能呼召得他 氣聚在此。如水波樣,後水非前水,後波非前波,然卻 通只是一水波。子孫之氣與祖考之氣亦是如此,他 那箇當下自散了,然他根卻在這裏。根既在此,又卻 能引聚得他那氣在此。此事難說,只要人自看得。」 問:「下武《詩》『三后在天』,先生解云:『在天,言其既沒而精 神上合於天』。此是如何?」曰:「便是又有此理。」用之云:「恐 只是此理上合於天耳。」曰:「既有此理,便有此氣。」或曰: 「想是聖人稟得清明純粹之氣,故其死也,其氣上合 於天。」曰:「也是如此。這事又微妙難說,要人自看得世 間道理有正當易見者,又有變化無常,不可窺測者, 如此方看得這箇道理活。又如云:『文王陟降,在帝左 右』。如今若說」文王真箇在上帝左右,真箇有箇上帝, 如世間所塑之像固不可,然聖人如此說,便是有此 理。如周公《金縢》中「乃立壇墠」一節,分明是對鬼。若爾, 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此一段先 儒都解錯。子。只有晁以道說得好。他解丕子之責,如 《史傳》中責其侍子之責,蓋云上帝責三王之侍子,侍 子指武王也。上帝責其來服事左右,故周公乞代其 死,云以旦代某之身。言三王若有侍子之責於天,則 不如以我代之。我多才多藝,能事上帝,武王不若我 多才多藝,不能事鬼神,不如且留他在世上定伱之 子孫與四方之民。文意如此。伊川卻疑周公不應自 說多才多藝,不是如此,他止是要「代武王之死爾。」用 之問:「先生答廖子晦書云:『氣之已散者,既化而無有 矣;而根於理而日生者,則固浩然而無窮也』。故上蔡 謂:『我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蓋謂此也。」問:「『根於理而 日生者,浩然而無窮』,此是說天地氣化之氣否?」曰:「此 氣只一般。《周禮》所謂『天神、地示、人鬼』,雖有三樣,其實 只一般。若說有子」孫底,引得他氣來,則不成無子孫 底,他氣便絕無了。他血氣雖不流傳他那箇,亦是浩 然日生無窮。如《禮書》,「諸侯因國之祭」,祭其國之無主 後者。如齊太公封於齊,便用祭,甚爽鳩氏、季萴逄伯 陵蒲姑氏之屬,蓋他先主此國來,禮合祭他。然聖人 制禮,惟繼其國者則合祭之,非在其國者便不當祭, 便是理合如此,道理合如此,便有此氣。如衛侯夢康 叔云:「相奪予饗。」蓋衛後都帝丘,夏后相亦都帝丘,則 都其國,自合當祭,不祭宜其如此。又如晉侯夢黃熊 入寢門,以為鯀之神,亦是此類。不成說有子孫底,方 有感格之理。便使其無子孫,其氣亦未嘗亡也。如今 祭勾芒,他更是遠。然既合當祭,他便有些氣。要之,通 天地人只是這一氣,所以說「洋洋然如在其上,如在 其左右。」虛空偪塞,無非此理,自要人看得活,難以言 曉也。所以明道答人鬼神之問云:「要與賢說無」,何故 聖人卻說有,要與賢說有。賢又來問,某討說,只說到 這裏,要人自看得。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而今 且去理會緊要道理,少」閒看得道理通時,自然曉得。 上蔡所說已是煞分曉了。

問:「鬼神恐有兩樣。天地之間,二氣氤氳,無非鬼神,祭 祀交感,是以有感有。人死為鬼,祭祀交感,是以有感 無。」曰:「是。所以道天神人鬼。神便是氣之伸,此是常在 底;鬼便是氣之屈,便是已散了底。然以精神去合他, 又合得在。」問:「不交感時常在否?」曰:「若不感而常有,則 是有餒鬼矣。」

問:「子孫祭祀,盡其誠意,以聚祖考精神,不知是合他 魂魄,只是感格其魂氣?」曰:「焫蕭祭脂,所以報氣;灌用 鬱鬯,所以招魄,便是合他,所謂『合鬼與神,教之至也』。」 又問:「不知常常恁地,只是祭祀時恁地?」曰:「但有子孫 之氣在,則他便在。然不是祭祀時,如何得他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