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9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自屋中出,噬之,鷹兔俱死。神武怒,以鳴鏑射之,狗斃」,

屋中。有二人出,持神武襟甚急,其母兩目盲,曳杖呵 其二子曰:「何故觸大家?」出甕中酒烹羊以飯客,因自 言善暗相遍捫。諸人皆貴,而指麾俱由神武。又曰:「子 如歷位顯智,不善終。」飯竟出行數里,還更訪之,則本 無人居,乃向非人也。由是諸人益加敬異。神武破爾 朱兆,未戰之前月,章武人張紹夜中忽被數騎將踰 城,至一大將軍前,敕紹為軍導向鄴,云:佐受命者除 殘賊。紹迴視之,兵不測,整疾無聲。將至鄴,乃放焉。及 戰之日,爾朱氏軍人見陣外上馬四合,蓋神助也。 《竇泰傳》:神武西討,令泰自潼關入。四年,泰至小關,為 周文帝所襲,眾盡沒,泰自殺。初,泰將發鄴,鄴有惠化 尼謠云:「竇行臺,去不回」,未行之前,夜三更,忽有朱衣 冠幘數千人入臺,云「收竇中尉。」宿直兵吏皆驚。其人 入數屋,俄頃而去。旦視關鍵不異,方知非人,皆知其 必敗。

《顯祖本紀》:「帝末年,每言見諸鬼物,亦云聞異音聲。」 《李歸心錄》:「周王彥偉,為性凶惡,好遊獵。父母每諫,不 許共惡人交遊及射獵。偉不從,父母罰杖五十。偉恨 父母,伺夜眠後,密以土袋壓父母口,加身坐上,意令 其死。忽見鬼來入堂,震動家內,大小並覺,翻偉床前, 偉便仰臥,土袋已在偉腹。父母蘇覺,遂挽兒腹上,土 袋」不能去身。偉復見鬼壓土袋上,極困垂死,唱叫救 命。合家大小及鄰人併力挽之,竟不能移。偉聲不出, 但得以手叩頭合掌而卒。

《六帖》:李密破宇文化及,還屯金鏞,勁兵良馬多死。王 世充欲擊之,恐士心未一,乃謀以鬼動眾,令德陽門 衛張永通言,夢人謂己曰:「我周公也,能以兵助討密。」 世充立祠洛旁,使巫宣言:周公令急擊密,有大功,不 然兵且疫。世充部下皆楚人,信妖,遂請戰。

高士廉進益州長史蜀人畏鬼而惡疾雖父母病,皆 委去望舍投餌哺之士廉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 翕然為變。

韋正貫擢嶺南節度使,南方風俗信鬼,正貫毀淫祠, 教民毋妄祈。會海水溢,人爭咎,撤祠事,以為神不厭。 正貫登城沃酒,誓曰:「不當神意,長人者任其咎,無逮 下民。」俄而水去。

《續博物志》二:「廣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畫船人 行,以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冥報錄》唐·睦一作睦仁蒨者,邯鄲人也。少事經學,不信 鬼神,常欲試其有無,就見鬼神學之十餘年,不能得 見。後徙家向縣,於路見一人,如大官,衣冠甚偉,乘好 馬,從五十餘騎,視仁蒨而不言。後數見之。經十年,凡 數十相見。後忽駐馬呼仁蒨言曰:「比頻見君,情相眷 慕,願與君交游。」仁蒨即拜之,問:「公何人耶?」答曰:「吾是 鬼耳,姓成名景本」,弘農人,西晉時為別駕,今任臨湖 國長史。仁蒨問:「其國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黃河已北, 總為臨湖國,國都在樓煩西北,沙磧是也。其王即故 趙武靈王,今統此國,總受太山控攝,每月各使上相, 朝於太山,是以數來至此,與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 益,令君預知禍難而先避之,可免橫苦。惟死生之命, 與大禍福之報,不能移動耳。」仁蒨從之。景因命其從 騎常掌事以贈之,遣隨蒨行,有事則令先報之,「即爾 所不知,當來告我。」如是便別,掌事恆隨,遂如侍從者。 每有所問,無不先知。時大業初,江陵岑之象為邯鄲 令,子文本年未弱冠,之象請仁蒨於家教文本,仁蒨 以此事告。文本仍謂曰:「成長史語我,有一事差君,不 得道,既與君交,亦不能不告鬼神。道亦有不能得飽, 常苦饑。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飽。眾鬼多偷竊人食,我 既貴重,不能偷之,從君請一食。」仁蒨既告文本,文本 即為具饌,備設珍饈。仁蒨曰:「鬼不欲入人屋,可於外 水邊張幕設席,陳酒席於上。」文本如其言。至時,仁蒨 見景與兩客來至,從百餘騎。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謝 以食之不精,亦傳景意辭謝。初,文本將設食,仁蒨請 有金帛以贈之。文本問是何等物,仁蒨云:「鬼所用物, 皆與人異,惟黃金及絹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 黃金塗大錫作金,以紙為絹帛,最為貴。」文本如言作 之。及景食畢,令其從騎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錢 絹贈之。景深喜,謝曰:「因睦生煩郎君供給,郎君頗欲 知壽命乎?」文本辭云:「不願知也。」景笑而去。數年後,仁 蒨遇病,因困篤而不起。月餘,問吉凶於掌事,掌事不 知,便問長史,長史報云:「國內不知。」後月因朝太山,為 問消息而相報。至後月,長史來報云:「是君鄉人趙某, 為太山主簿。主簿一員闕,薦君為此官,故為文案經 紀召君耳。」案成者當死。仁蒨問:「計將安出?」景云:「君壽 應年六十餘,今始四十,但以趙主簿橫徵召耳,當為 請之。」乃曰:「趙主簿相問睦,兄昔與同學,恩情深至,今 幸得為泰山主簿。適遇一員官闕,明府令擇人,吾已 啟公,公許相用。兄既不得長生,命當有死,死遇濟會, 未必當官,何惜一二十年苟生耶!今文案已出,不可 復止,願決作來意,無所疑也。」仁蒨憂懼,病愈篤。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