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0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既平,遣中書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幣祀於東嶽。」

高祖太和十九年四月己未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祠岱嶽

按:《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唐制,歲祭東嶽於兗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東嶽岱山於兗州。」

太宗貞觀十一年議封泰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太宗實錄》,貞觀十一年, 帝將有事於泰山,國子博士劉伯莊等皆上封禪事, 言「新禮簡略,敕名儒及顏師古、朱子奢參議得失。議 者數十家,遞相駁難不決。於是房元齡、魏徵、楊師道 采眾議以為永式。」

高宗乾封元年有事於泰山

按《唐書高宗本紀》:「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於泰山,庚 午,禪於社首。」

元宗開元十三年有事於泰山封其神為天齊王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三年冬十一月庚寅,封於 泰山。辛卯,禪於社首。」

按《唐會典》:「開元十三年,上備法駕登泰山,祀享初畢, 至嶽西,大風,裂幕折柱,張說、昌言,海神來迎。至升壇, 休氣四塞,登歌奏樂,有祥風自南而至,絲竹之聲,飄 若天外。及禪社首,五色雲見日重輪。」

按《通典》:「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後唐

明宗長興二年詔封泰山神為威雄將軍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云云。 按《五代會要》。長興三年。詔以泰山三郎為威雄將軍。

按會要與通考年數互異今姑從通考

太祖乾德元年命製東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五月,遣使禱雨嶽瀆 按《禮志》:太祖平湖南,命有司製諸嶽神衣冠劍履,遣 使易之。又詔嶽瀆廟各以本縣令兼廟令,尉兼廟丞, 專管祀事。按太祖本紀湖南平在乾德元年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春日祀東嶽於兗州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其所隸之州。」其後立春 日祀東嶽岱山於兗州。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有事於泰山青帝加號廣生帝君天齊王加號仁聖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夏四月甲午,詔以 十月有事於泰山。遣官告天地宗廟嶽瀆諸祠。冬十 月辛卯,車駕發京師。丁未,法駕入乾符縣奉高宮。己 酉,五色雲起嶽頂。庚戌,法駕臨山門。黃雲覆輦。道經 險峻,降輦步進。先夕大風。至是頓息。辛亥,享昊天上 帝於圜臺。慶雲繞壇。月有黃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諸」 神於山下封祀。壇降谷口,日有冠戴,黃氣紛郁。壬子 禪首丘,紫氣下覆,黃光如星,繞天書匣,還奉高宮,日 重輪,五色雲見。按《禮志》,法駕還奉高宮,青帝加號 廣生帝君,天齊王加號仁聖,各遣使祭告。真宗封 禪畢,加號泰山為「仁聖天齊王」,遣職方郎中沈維宗 致告。又封威雄將軍為炳靈公,遣官致告。詔「泰山四 面七里禁樵採,給近山二十戶以奉神祠。」

按:《文獻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封禪畢,親幸泰山三郎 廟,加封炳靈公。」

大中祥符四年,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又加上帝 后號曰「淑明。」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夏五月乙未,加上 五嶽帝號,作《奉神述》。按《禮志》,五月乙未,加上東嶽 曰天齊仁聖帝,命翰林禮官詳定儀注及冕服制度, 崇飾神像之禮,其玉冊制如宗廟諡冊,帝自作《奉神 述》,備紀崇奉意。遣官致祭畢,奉玉冊袞冕置殿內。又 加上五嶽帝后號東曰淑明,遣官祭告。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春加上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歲一遣官祭嶽祠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云云。

成宗大德四年遣使祀東嶽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太祖洪武三年定泰山神號

按《明會典》:「洪武三年,正嶽鎮海瀆諸神號東嶽」,則稱 東嶽泰山之神。有司祀典,五嶽祝文,東嶽稱東嶽 泰山之神,山東泰安州祭。又《京都祀典》:南京東嶽泰 山廟在雞鳴山之陽,洪武三年春秋合祀於山川壇, 三十一年後,春附祭於郊,秋祭仍舊。後罷。惟每歲聖 旦及三月二十八日,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 遣太常寺堂上官祭於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