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1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文帝十五年夏四月修名山大川嘗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

按:《漢書文帝本紀》云云。

武帝元封六年禮首山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六年,作首山宮,詔曰:『朕禮首 山昆田,出珍物,或化為黃金』。」

《應劭》曰:「昆田,首山之下田也。武帝祠首山,故神為出珍物,化為黃金。」

後漢

章帝元和二年詔議增山川群祀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春二月詔曰:「今山川 鬼神應典禮者,尚未咸秩,其議增修群祀,以祈豐年。」

明帝太寧三年詔舉山川之祀

按:《晉書明帝本紀》:太寧三年七月詔曰:「自中興以來, 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載在祀典,應望秩者,悉廢而未 舉,主者其依舊詳處。」

北魏

太祖天興三年遣官祭告名山大川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興三年正 月乙酉詔曰:初宅雒都,將行郊祀,應嶽瀆名山大川 及諸州靈跡封崇神祠,各宜遣官吏,精虔祭告。」三月 甲戌,車駕發西都。庚辰,至河中府,分命群臣告祭山 川靈跡。

乾化元年遣使告祭孟津之望祠

按《魏書太祖本紀》:「乾化元年北巡回次孟州,命散騎 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光祿卿李翼各齎香合 祝版,告祭於孟津之望祠。」

太宗永興三年帝禱於武周車輪二山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永興三年三月,帝 禱於武周、車輪二山。初,清河王紹有寵於太祖,性兇 悍,帝每以義責之,弗從。帝懼其變,乃於山上祈福於 天地神祇。及即位壇兆,後因以為常祀。歲一祭,牲用 牛,帝皆親之,無常日。」

永興四年,以「白登山神配祀上帝。」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永興四年,立 道武廟於白登山,歲一祭,其牲太牢,帝親祀之。無常 月。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則禱之,多有效。」

泰常三年定山川之祀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泰常三年,立嶽瀆 廟於桑乾水之陰,春秋遣有司祭。其餘山川及海若 諸神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四所。每歲十月,遣禮官 詣州鎮遍祀。有水旱災厲,則牧守各隨其界內祈謁, 其祭皆用牲。王畿內諸山川皆列祀次祭,若有水旱 則禱之。」

泰常八年正月,南巡。五月,至自洛陽,諸所過山川,群 祀之。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高祖太和四年詔祀山川群神

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四年二月癸巳,詔曰:「朕承乾 緒,君臨海內,夙興昧旦,如履薄冰。今東作方興,庶類 萌動,品物資生,膏雨不降,歲一不登,百姓饑乏,朕甚 懼焉。其敕天下,祀山川群神及能興雲雨者,修飾祠 堂,薦以牲璧。」

肅宗正光三年遣有司禱雨諸山川百神

按《魏書肅宗本紀》:正光三年六月己巳,詔曰:「炎旱頻 歲,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種未下,將成災年。秋稔莫 覬,在予之責,憂懼震懷。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祈嶽 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感降, 玉帛牲牢,隨應薦享。」

隋制,「行幸所過名山大川,則有司致祭,嶽瀆以太牢, 山川以少牢。」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高祖開皇十四年六月辛丑詔名山大川未在祀典者悉祀之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高祖武德七年六月幸仁智宮以少牢祭宮所山川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中宗嗣聖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七月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封其神為顯聖侯

按:《唐書武后本紀》云云。

元宗開元四年遣使祭驪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四年二月,以關中旱,遣使祈雨于驪山,應時澍雨。以 少牢致祭,仍禁樵採。」

開元十六年,詔「諸州長官祭名山大川。」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六年 六月丁亥詔曰:「爰自首春,有𠎝時雨,朕憂勤黎獻,精 禱靈祇,遂蒙九元垂福,百神效祉,膏澤頻降,嘉年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