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3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顧不言。諸吏送至門,不復見。俄聞內哭,方知審卒。後

七日,其弟宇復墓,忽倒地,作審靈語,責宇不了家事 數十百言。又云:「安胡者將吾米二百石、絹八十疋,經 紀求利。今幸我死,胡辜恩,已走矣。」明日食時,為物色 捉之。宇還至舍,記事白嫂婢,爾日亦「靈語云然。」宇具 以白刺史常元甫令押衙候捉,果得安胡米,絹具在 初。又云:「米是己錢,絹是枉法物,可施之。」宇竟施絹。 《通幽記》:太原王垂與范陽盧收友善,唐大曆初,嘗乘 舟於淮浙往來,至石門驛旁,見一婦人於樹下,容色 殊麗,衣服甚華,負一錦囊。王盧相謂曰:「婦人獨息,婦 囊可圖耳。」乃弭棹伺之,婦人果問曰:「船何適,可容寄 載否?妾夫病在嘉興,今欲省之,足痛不能去。」二人曰: 「虛舟且便,可寄爾。」婦人攜囊而上,居船之首,又徐挑 之。婦人正容曰:「蹔附何得不正耶?」二人色怍垂,善鼓 琴,以琴悅之,婦人美豔粲然。二人振蕩,乃曰:「娘子固 善琴耶?」婦人曰:「少所習。」王生拱琴以授,乃撫軫泛弄 泠然。王生曰:「未嘗聞之,有以見文君之誠心矣。」婦人 笑曰:「妾《湘靈》之深沉也。」遂稍親合,其談諧慧辯不可 言,相視感悅。是夕,與垂偶會船前,收稍被隔礙,而深 嘆慕。夜深,收竊探囊中物,視之,滿囊髑髏耳。收大駭, 知是鬼矣,而無因達於垂。聽其私狎,甚繾綣。既而天 明,婦人有故,蹔下,收告垂。垂乃大懾曰:「計將安出?」收 曰:「宜伏簀下。」如其言。須臾,婦人來問:「王生安在?」收紿 之曰:「適上岸矣。」婦人甚劇,委收而追。垂望之稍遠,乃 棄於岸,併棹倍行,數十里外不見來,夜藏船鬧處。半 夜後,婦人至,直入船,拽垂頭。婦人四面有眼,腥穢甚, 嚙咬垂,垂困。二人大呼,眾船皆助,遂失婦人。明日,得 紙梳於席上,垂數月而卒。

蘇州武丘寺,山嶔崟,石林玲瓏,樓雉疊起,綠雲窈窕, 入者忘歸。大曆初,寺僧夜見二白衣上樓,竟不下。尋 之無所見。明日,峻高上見題三首,信鬼語也。其詞曰: 「幽明雖異路,平昔沗工文。欲知潛寐處,山北兩孤墳。 高松多悲風,蕭蕭清且哀。南山接幽隴,幽隴空崔嵬。 白日徒煦煦,不照長夜臺。雖知生者樂,魂魄安能迴。 況復念所親,慟哭心肝摧。慟哭更何言,哀哉復哀哉! 神僊不可學,形化空遊魂。白日非我朝,青松為我門。 雖復隔生死,猶知念子孫。何以遣悲惋,萬物歸其根。 寄語世上人,莫厭臨芳樽。」《莊上有墓林,古塚累累》,其 文尚存焉。

《宣室志》:大曆中,有進士竇裕者,寄家淮海,下第,將之 成都,至洋州,無疾卒。常與淮陰令吳興沈生善,別有 年矣。聲塵兩絕,莫知其適。沈生自淮海調補金堂令, 至洋州,舍於館亭中。是夕風月晴朗,夜將半,生獨若 有所亡,而不得其寢。俄見一白衣丈夫自門步來,且 吟且嗟,似有恨而不舒者,久之吟曰:「家依楚水岸,身 寄洋州館。望月獨相思,塵衿淚痕滿。」生見之,甚覺類 竇裕,特起與語,未及,遂無見矣。乃嘆曰:「吾與竇君別 久矣,豈為鬼耶!」明日駕而去,行未數里,有殯在路前 有識者曰:「進士竇裕殯宮。」生驚,即馳至館,問館吏,曰: 「有進士竇裕,自京遊蜀,至此暴亡。太守命殯於館南 二里外,道左殯宮是也。」即致奠拜泣而去。

高勵者,崔士光之丈人也。夏日在其莊前桑下,看人 家打麥,見一人從東走馬來至,再拜云:「請治馬足。」勵 云:「我非馬醫,焉能療馬?」其人笑云:「但為膠黏即得。」勵 初不解其言,其人乃告曰:「我非人,是鬼耳。此馬是木 馬,君但烊膠黏之,便濟行程。」勵乃取膠煮爛,出至馬 所,已見變是木馬,病在前足,因為黏之,送膠還舍。及 出,見人已在馬邊,馬甚駿逸,謝勵訖,便上馬而去。 《通幽記》:「信州刺史蕭遇,少孤,不知母墓數十年,將改 葬舊塋在都,既至啟,乃誤開盧會昌墓。既而知其非, 號慟而歸。聞河陽方士道華者善召鬼,乃厚幣以迎。 既至,具以情訴,華曰:『試可耳』。」乃置壇潔誠,立召盧會 昌至,一丈夫也,衣冠甚偉,呵之曰:「蕭郎中太夫人塋, 被爾墓侵雜,使其迷誤,可急尋求,不爾,當旦夕加罪。」 會昌再拜曰:「某賤役者,所管地,累土三尺方十里,力 可及周,外則不知矣。但管內無蕭郎中太夫人墓,當 為索之,以旦日為期。」及朝,華與遇俱往,行里餘,遙見 會昌奔來曰:「吾緣尋索,頗擾鬼神。今使按責甚急,二 人可疾去。」言訖而滅。二人去之數日,顧視見青黑氣 覆地,竟日乃散。既而會昌來曰:「吾為君尋求,大受陰 司譴罰,今計窮矣,請辭去,罷歸河陽。」遇號哭,自是端 居一室,夜忽如夢中,聞戶外有聲,呼遇小名,曰:「吾是 爾母。」遇驚走,出戶拜迎,見其母從暗中出,遇與相見 如平生。謂遇曰:「汝至孝,動天誠,達星神,靈祇降鑒,令 我與汝相見。」悲愴盈懷。遇號慟久之,又嘆曰:「吾家孝 子,有聞於天,雖在泉壤,甚為眾流所仰。然孝子之感 天達神,非惟毀形滅性,所尚由哀耳。」因與遇論幽冥 報應之旨,性命變通之道,乃曰:「禍福由人,但可累德。 上天下臨,實如影響。其有樹善不感者,皆是心不固 耳。」言敘久之,遇悲慰感激曰:「不意更聞過獎之言,庶 萬分不恨矣。」乃述迷誤塋域之根,乃曰:「吾來亦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