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3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也。

文丞相祠

祠在順天府學,因宋文丞相義盡之柴市祠丞相學 宮中曰「教忠坊」,丞相廬陵人,廬陵人祠。丞相學宮外 曰「懷忠會館。」教忠長上志,懷忠,臣子志也。明洪武九 年,北平按察使司副使劉崧始請建祠。永樂六年,太 常寺博士劉履節奉命正祀典,始春秋祭于有司。碑 二,一楊士奇,一羅倫。按公授命,至元壬午十二月初 九日,風沙晝晦,宮中皆秉燭行,百官入亦秉燭前導。 世祖以問天師張悔之,贈公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太 保、中書平章政事、廬陵郡公,諡「忠武。」命王積翁書神 主,灑掃柴市,設壇祀。丞相孛羅行初奠禮。旋風起,捲 主雲中,雲中雷啍啍如怨聲,晝逾晦,乃改前宋少保、 右丞相、信國公,天乃霽。明日,歐陽夫人從東宮得令 旨,收公骸。江南十義士舁柩s都城小南門外五里, 道傍誌其處。大德三年,繼子陞至都順城門內,見石 橋織綾人婦,公舊婢綠荷也。為陞語劉牢子,乃引到 柩處,大小二僧塔,其大塔小石碑刻「信公」二字,柩塔 南石址焉。至元二十年,歸葬廬陵。

火神廟

廟在順天府北城日中坊,唐貞觀中址,元至正六年 修也。明萬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閣焉。前殿曰「隆 恩」,後閣曰「萬歲」,景靈閣左右「輔聖」、「弼靈」等六殿。殿後 水亭,望北湖建廟北面濱湖,以水濟而勝厭也。殿墀 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禮部侍郎翁正春撰,各 州縣多有。

張相公廟

在通州境內。神本越人,入水為神。明萬曆乙未,越人 有商于此者,獲神之佑,為廟祀焉。

常國公廟

廟在通州舊城南門內,明洪武間敕建,祀開平忠武 王常遇春,以燕山侯孫興祖配焉。春秋上丁,有司致 祭。甲申歲猶遵此制。祭之日,大風飆起,几筵俱震,遂 罷祭。今改為「斗母宮。」

狄梁公祠

祠在昌平州。過沙河二十里,至新井庵。松有林,聲能 鼓洪濤,影能蔭畝。西數里有臺曰景梁臺,士人立以 思狄梁公也。柳林如新井庵松照行人衣,白者皆碧。 夏秋間,柳株株皆蟬噪聲,日夕無復斷續行其下,語 不得聞。又五里即梁公祠,建于唐,碑猶在。元大德、明 正統俱重修,其碑文有云:「梁公令昌平時,有為虎所」 噬者,其母訴之,公為文籲神。翌日,虎伏階下,公肆告 于眾而殺之。去官後,土人思之,立祠祀焉。祠前有古 木仆地,如虎伏狀,相傳亦唐時木也。數武外立二石 幢,鑴梵語,書法類李北海,唐貞觀中幢也。過西廢寺, 有二石幢,唐元奘手書。

姜將軍廟

廟在灤州西。相傳「後唐清泰間,鎮碣石城,蛟為民害, 將軍斬之,人懷其惠,立廟祀焉。」

帝堯廟

廟在唐縣八里口底村。山腰有泉,清而不流,古今不 竭。土人于泉池浮紙卷沉則宜蠶不沉則不宜。明永 樂間重修。

二郎廟

廟在博野縣桃李村,唐時建。相傳有「泥龍飛昇廟。」州 縣各有,不悉《記》。

青龍神祠

祠在完縣增山村東獅陀林。昔有僧名盧,自江南來, 寓居獅陀林祕磨崖下。一日,有二童子拜于前,盧納 之。時旱久,童子白于盧,委身龍潭,須臾化青龍各一, 遂雨。事聞,賜盧「感應禪師」,設祠祀青龍神。明宣德年, 龍時出沒,禱雨輒應。

漢邳彤廟

俗誤為「皮場廟。」在祁州南門外,自宋迄今,有疾者禱 之即愈。宋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祐王。

文昌祠

祠在真定府井陘縣東三里凌雲塔。明知縣張應台 因本縣四科不第,卜地創建,建後果發經魁。邑人都 御史霍鵬有《記》。各州縣多有。

白石神廟

廟在元氏縣白石山麓。漢光和四年,守令以神能興 雲雨,有禱輒應,因請于朝,立廟祀之。

欒武子廟

廟在欒城縣西北五里,塚上舊止小祠一楹,每逢春 秋祭期,主祭者立祠門外,一展拜而已。明嘉靖年間, 都城趙侍御劾嚴相,疏具未上,夜夢一人,緋衣皂冠, 持簡來拜,大書「治生欒書。」詰晨疏入,遂謫欒尉。受事 之日,次第謁廟,至武子祠,瞻神像貌與前夢無異,乃 太息曰:「吉凶休咎,公前知之矣。」遂捐金重建廟制。洪 敞,自趙侍御公始。

蕭晏二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