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3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廟在冀州城西一里高原上。按:蕭公名伯軒,宋新淦 人,明封「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晏公名戍子,元 臨江人,明封平浪侯。先是明成化六年,大水衝城,知 州胡瑛呼神求救,水退城全。次年構廟于此。明成化 十八年,滹沱河溢,水衝城壞,知州李德羙跪禱間,適 有麥秸順流而下,與所塌城樓土石併塞,由是水不 入城,因重新之。

顯惠孫公祠

祠在寧晉縣北關迤西,祀元兵部尚書樂安郡侯孫 瓚。元末賊帥將屠邑,過丁橋,忽雙鯉躍橋上,應賊夢 中所見,復見公神現雲中。賊懼,告百姓以「不敢屠城」 之故而去。

鵲山神應王廟

廟在順德府內丘縣西六十里鵲山下。漢唐已有之。 始建不詳。祀秦越人。宋仁宗敕封「神應王。」

《盛京通志》

北鎮廟

廟在錦州府廣寧縣城西。舜封醫巫閭山以鎮幽州, 歷代因之。唐開元封廣寧公。遼、金加王號。元大德二 年,封「貞德廣寧王。」明洪武初,詔改封號,止稱「北鎮醫 巫閭山之神」建廟設主,歲時祀享。朝廷有大典,遣官 告祭。

《山東通志》

崇正祠

祠在濟南府城北十五里華不注山下。舊為華陽宮。 嘉靖十一年,巡撫都御史袁宗儒改「崇正祠」,祀逢丑 父閔子騫,以名宦鐵鉉以下二十二人、鄉賢黃福以 下十九人列左右,春秋致祀。不知何年復改祀勾芒、 祝融、蓐收、元冥,名曰「華陽宮」如故。

玉女祠

祠在泰山頂玉女池側。舊有玉女石像,池泉久壅濁。 宋真宗東封,泉忽湍湧,王欽若請浚治之,像頗摧折。 詔易以玉礱石為龕,奉置舊所,令欽若致祭,建昭真 觀。明成化間,賜額「碧霞靈應宮。」祈禱捐施者悉于此。

蒿里山神廟

廟在泰山下,弘治十四年建。其神鄷都大帝,有七十 五司,以為收捕、追逮、出入死生之所。距泰嶽廟西南 五里社首壇左。按蒿里本古禪地之處,顏師古《漢書 註》辨之甚明。然古挽歌:「蒿里誰家地?聚斂精魂無賢 愚。」《泰山吟》:「蒿里亦有亭,幽岑集萬鬼。」皆以為幽魂所 會,亦無不書為蓬蒿之蒿矣。

嶧山神祠

祠在兗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里,即秦刻石頌功處。 宋封靈巖侯,明改封「《嶧山》之神」,仍以十月十五始封 日,命守土官祭之。

泗水神廟

廟在泗水縣東五十里泉林陪尾山上。前代封仁濟 侯,明改正今稱。常以二月二日縣官致祭。

龍神祠

祠在單縣東南二十五里,古浮圖下,旱禱輒應。宋崇 寧中,賜額「豐澤廟。」紹興中,封善濟侯。元至元間,縣尹 楊文卿重修。

髣山廟

廟在定陶縣北十二里髣山上,祀曹叔振鐸。宋太平 興國中,禱雨有應,封其山為豐澤侯,學士王禹偁有 《記》。

崇祐廟

廟在嘉祥縣南十五里青山之陰。《碑文》稱其為古焦 王。自漢建寧初已著靈德,號青山君。晉永安間,奉車 都尉金鄉申弘立石為頌。宋崇寧元年,敕封寧應侯, 廟曰「崇佑。」宣和三年,加封惠濟公。金元以來,禱雨祈 晴,感應如響。

秋胡廟

廟在嘉祥縣南五十里平山上,其來已久。至元八年, 主簿夏清因禱雨有應,重修。俗傳秋胡妻邵氏為神, 山下居民邵姓者,自稱「秋胡妻族。」廟中所祀秋胡之 妻,非秋胡也。

黃石公祠

祠在東阿縣穀城山之陽。張良于下邳橋逢老父,授 《書》曰:「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也。」良果于此得黃石。 後人因立祠,有司歲以一月十八日致祭。

羊使君廟

廟在東昌府城東北,漯河東十里。晉開運初,博州河 溢,城淹沒。使君祝天,願以身代民災,投水而死。民為 立廟。

龍女廟

廟在堂邑縣西十五里。禱雨有應。

弇山廟

廟在莘縣北四十里。後魏孝昌二年,有泉湧出,下有 碎石,俗呼「弇山」,旱禱輒應。宋崇寧二年,縣令趙㠓奏 請賜號「顯仁」,致祭。明景泰四年,知縣李瓘重修,樹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