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3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聖水祠

祠在青州府東十里聖水社邊,有泉二泓,澄瑩甘冽, 水旱不加盈涸,禱雨輒應。

牛山神廟

廟在臨淄縣南十五里。左思《齊都賦》曰:「牛嶺鎮其南。」 《列子》云:「齊景公游于牛山,北顧其國而流涕者,即此。」 廟。創始無考,元至治元年,張春喦重修,趙明政有記。

威佑廟

廟在高苑縣治東,祀前代唐葛、周三真君。按《碑》曰「威 佑三將軍」者,實西周厲王時人,同為諫官。王失政,累 諫弗從,棄官游于吳。及厲王崩,宣王立,三官復歸于 周。無何,王以三官輔導太子有功,遷秩東兗,而國大 治。迨三官沒,王始以孚靈、威靈、浹靈侯爵等號封之。 至宋真宗祥符元年,東封泰山,至天門,忽見三神人, 于是又加封號焉。徽宗宣和五年。敕賜「威佑三將軍」 廟額。

昭賢廟

廟在昌樂縣東十里孤山上,祀伯夷。《叔齊傳》曰:「伯夷 避紂,居北海之濱」,即此。明成化間重修。

東鎮廟

廟在臨胊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沂山麓,祀東鎮沂山 之神。明載諸祀典,時遣官致祭。成化間,知府李昂、正 德間知府朱鑑重修。廟正殿名東安殿,前為御香亭, 殿後有石翁嫗,舊在他淫祠,土人移置後寢,瀆禮甚 矣。廟之西,舊為神祐宮,今改為齋居。其東舊為驛,今 改為牲庖。泰祠,加車乘騮駒。漢公土帶告武帝曰:「黃 帝封東泰山即此。」舊傳古廟在山之椒,去今所三十 里。廟西廡下有柏,偃蹇剝蝕,相傳為堯時所植,或未 可信。

常山廟

廟在諸城縣常山之麓,祀山神。宋宣和間,禱雨有應, 封《靈澤昭應王碑》尚存。

靈祥廟

廟祀海神在登州府北海中沙門島上。一在丹崖山 之陽。宋崇寧間賜廟額曰「靈祥。」元加感應神妃,又加 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明頒降祭文,春 秋致祭,海防道主之。

月主祠

祠在黃縣萊山之麓,旱禱有應。

陽主祠

祠在福山之罘山下,祀以三月三日。《史記》封禪祠八 神陽主,乃八神之一。元延祐六年重修。舊有秦始皇 所樹石刻,字畫剝落。

六灣龍神廟

廟在萊州府城北三十里,廡下有潭,水停滀而靜深, 世傳有龍潛焉。

五龍祠

祠在府城西一里。山岡之脊湧出五泉,時或煙霧深 鎖其上。

貧女廟

廟在平度州六十里。貧女,不知何時人。「世傳其夫行 戍,女裹糧從之。夫死,女乞棺葬之,遂自殺。時人哀之, 立廟祀焉。」

柏欄將軍廟

廟在膠州北三十里柏欄。秦將史逸其姓名,韓信滅 齊,假道以攻田橫將軍力戰死,人義之,立祠祀焉。

《岱史》

東嶽廟

廟在泰安州城西北隅。《風俗通》曰:「岱宗廟在博縣西 北三十里,山虞長守之。」按岱嶽觀《至元碑》云:「嶽廟在 嶽之南麓。」岱嶽、升元二觀前,當為漢址。唐武則天篡 唐時改今地,或云宋改今地。其後歷代廢興修葺詳 諸《記》石廟制。堞城高二丈,週三里,城門有八:南闢者 五,而正中曰嶽廟門,東偏曰仰高門,西偏曰見大門。 東闢者一,曰東華門;西闢者一,曰西華門;後闢者一, 曰後宰門。凡門各有樓,而角樓亦四:東南曰巽樓,東 北曰艮樓,西北曰《乾》樓,西南曰《坤》樓。由岱廟門而上, 重門為配天,次為仁安,再上為仁安殿。露臺高下聯 屬者二。殿前兩廡之中為鐘鼓樓,樓之後各為齋房, 殿後為寢宮,宮左右為配寢。其規模宏侈,儼如王者。 居配天門,左為三靈祠,右為太尉祠。祠前東廡別殿 曰炳靈,西曰延禧,碑亭三,其一當岱嶽、配天二門之 間,其二對峙於鐘鼓樓側。殿前古松數十株,蟠結偃 蓋,非他境所有。炳靈殿前則漢柏,延禧殿前則唐槐, 皆特異,雖良繪莫能狀。銀杏大者圍三仞,火空其中, 《陰符經》曰:「火生於樹」,信夫。奇石玲瓏者九。其上有古 題刻,碑石林立。其可為書法者,張待制漴書《宣和廟 記》喬冢宰宇篆御祝文。廟前有亭曰遙參,亭前為遙 參門,門之前為御街,宋東封警蹕之地,而實為廟之 第一門也。舊榜曰草參門。門中有臺,臺上有亭,亭重 簷四面,十有六角,崚嶒綺麗。昔凡有事於嶽者,先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