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3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於亭而後入廟,故曰「草參。」今有司遇當祝釐于廟罷, 則儀從由亭門而出,猶古之制也。亭今列屏鑒,方圓 各一,高六尺許。鑒前雕座,置《元君像》。四方來謁頂廟 者,亦先拜焉,故又曰「遙參亭」云。

《山西通志》

三靈侯廟

廟在太原府城南關西。祀孚靈侯唐宏,字文明;威靈 侯葛雍,字文樂;浹靈侯周武,字文剛。皆周厲王臣。諫 王不聽,去,吳王厚禮之。會楚侵吳,三人各以神策迎, 楚懼而降。吳王欲大加封賞,不受。宣王即位,復歸周, 後救太子靖王之難。宣王遷三臣于兗,治民有惠政, 沒並加侯封。秦、漢、隋、唐、宋真宗因其顯應,賜號「三原 真君。」凡民有禱輒應。太谷、清源等各州縣多有。

臺駘神廟

廟在晉澤南。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元冥師。生臺駘, 能棄其官,宣汾、洮、漳大澤,以處太原。帝嘉之,封諸汾 州。後人立廟祀之。又汾州府及曲沃沿河等處,皆有 行祠。

趙襄子廟

廟在太原縣南,祀晉趙無恤。五代時,璐王從珂與石 敬塘同入廟中,神像屹然起立。又太谷縣亦有之。

晉源神祠

祠在太原縣西南十里晉祠內,宋天聖間建。熙寧中, 以祈禱有應,守臣請號昭濟聖母,廟額「惠遠。」明洪武 初,遣使禱雨有應,加封「廣惠顯靈昭濟聖母」,四年,改 稱令號。

唐叔虞祠

祠在太原縣西南十里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即今 晉祠。叔虞始受封為唐侯,至于燮,因晉水,號曰晉祠, 亦以名魏。《地形志》云:「晉陽有晉王祠」,即此。

成湯廟

廟有二:一在祁城都昭餘祁故地,元至元年建。明嘉 靖間移舊址北三十餘步。一在子洪鎖雙泉山半,金 大定年建。《一統志》云:「昭餘祁藪側祀成湯,歲旱,土爆 沙聚,置其上以禱,得水輒應。」

麻衣仙姑廟

廟在文水縣東北桑村。姑姓任,為魏氏聘,不願嫁,隨 居汾陽之黃蘆山石室中。魏氏聞知,詣山請歸。姑披 麻衣,走入洞不見,因名「麻衣仙洞。」洞猶有姑手痕,屢 著靈應,洞出五色蛾。

禹王廟

廟在河曲縣西五里黃河岸。相傳禹治水時經此。地 有禹跡,故立廟祀之。

顯靈源廟

廟在平定州西八里嘉山,祀黑水神。神本晉靖公之 臣,忠于晉,後為三卿所逼,化于此山之陽。宋封靈源 公。

妬女祠

祠在平定州東九十里承天鎮,俗傳妬女,介之推妹 也。《舊經》云介山氏之廟。唐武后幸河東,道出祠下,懼 致風雹,欲別開道以避之。狄仁傑諫曰:「一人行幸,風 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妬女之避哉?」遂止其役,駐蹕祠 下,風停雨息。

烈士廟

廟在忻州治西北三里。明嘉靖二年,僉事李公濂命 建,祀趙盾、韓厥、程嬰、公孫杵臼、鉏霓靈、輒提、彌明七 人有《碑贊》。

堯廟

《水經注》曰:「汾水側有堯廟,前有碑。」《魏土地記》曰:「平陽 府城東十里汾水東原上有堯神屋石碑。今在府城 南八里舊址。堯廟在汾西,晉元康中建于汾東,唐顯 慶三年移建于此。」明正統間,布政石璞、知府萬觀重 修。正德間,巡按周倫修額。正廣運殿祀堯,右重華殿 祀舜,左文命殿祀禹,名三聖廟後為光天閣,後右為 丹朱廟,左為娥皇、女英廟,東為「三聖考廟,擴地七百 餘畝,廡楹數百間,春秋致祭。墓在府東六十里,于浮 山分祭。」又洪洞、浮山、太平、垣曲、霍州等處,皆有廟祀 之。

巢父祠

祠在襄陵縣東南荊村下有水名「巢溪。」

臥龍神祠

祠在襄陵縣東南崇山西嶠。元延祐三年重修,旱禱 輒應。

伏羲廟

廟在洪洞縣東南五十里卦底村,廟後有塚,元大德 十年建。廟東有「畫卦臺」,乃伏羲畫卦處。

嘉潤侯廟

廟在浮山東峰上孚佑侯左。唐開元十八年敕建。今 稱「東西二峰神。」每歲四月八日,有司致祭。

老子廟

廟在浮山縣南三十五里龍角山。唐武德中,神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