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句觀音心咒。時年四十九,病篤,家人方治後事,王氏

恍然見青衣人曰:「爾平生持《觀世音心咒》,但復少十 九字,增之當益壽。」王曰:「我不識字,奈何?」青衣曰:「隨聲 誦記之。」乃曰:「天羅神,地羅人,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 殃化為塵。」久之而醒,疾亦尋愈。後至七十九。其孫浩, 信厚士也,為予道其詳如此。

《宋史張九成傳》:「九成守邵州,中丞何鑄言其矯偽欺 俗,傾附趙鼎,落職丁父憂,既免喪,秦檜取旨,上曰:『自 古朋黨畏人主知之,此人獨無所畏,可與宮觀』。」先是, 徑山僧宗杲善談禪理,從遊者眾,九成時往來其間。 檜恐其議己,令司諫詹大方論其與宗杲謗訕朝政, 謫居南安軍。九成研思經學,多有訓解,然早與學佛 者遊,故其議論多偏。

《黃潛善傳》:「潛善進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鄆濮相繼陷 沒,宿泗屢警。右丞許景衡以扈衛單弱,請帝避其鋒。 潛善以為不足慮,率同列聽浮屠克勤說法。」

《佛祖統紀史》:魏公過金山,覽梁武帝水陸儀軌之盛, 謂「報恩度世之道在是。」乃於月波山創殿,設十界像, 與名僧講究。製儀文四卷,以四時修供,為普度大齋。 俎豆之器,繁約折衷,讚唄之音,抑揚有節。鄉城諸剎, 莫不視此為法。

侍郎邊知白自京師至臨川,觸暑成病,忽夢白衣天 人以水洒之,頂踵清寒,覺而頓爽,於是集古今靈驗, 作《觀音感應集》四卷,行於世。

高宗建炎四年正月丙午,上次台州章安鎮,入金鼇 山寺,有老僧禱佛前,皆「憂時保國」之語。上問何典,答 曰:「護國金光明懺。」上因宿於寺。後駐蹕臨安。歲賜輦 下諸寺金帛,修舉此法。

紹興二十七年八月,禮部侍郎賀允中上殿,上問:「天 下僧道幾何?」答曰:「僧二十萬,道士萬人。」上曰:「朕見士 大夫奉佛者多,乞放度牒。今田業多荒,不耕而食者 二十萬人,若更給度牒,是驅農為僧也。佛法自漢明 入中國,其道廣大,終不可廢。朕非有意絕之,正恐僧 徒多則不耕者眾,故暫停度僧耳。」

《觀音持驗》宋紹興戊辰三月,史越王浩,初為餘姚尉, 偕鄱陽程休甫詣潮音洞,參禮觀音大士,心求靈應。 初寂無所睹,晡時再至,一僧指曰:「巖頂有竇,可以下 瞰。」扳援而上,顧瞻之際,忽現瑞相,金光照耀,眉宇瞭 然。

宋都官員外郎呂宏妻吳氏,夫婦各齋戒清修,曉悟 佛理。吳虔事觀音,有靈感。每於淨室列置瓶缶數十, 以水注滿,手持楊枝誦咒,輒見觀音放光,入瓶缶中, 病苦者飲水多愈。所咒水積歲不壞,大寒不凍,世號 「觀音縣君。」

賢奕,宋孝宗召雪竇寺禪師寶印入對選德殿,問曰: 「三教聖人本同一理,但所立門戶不同,孔子以《中庸》 設教耳。」印曰:「非中庸何以安立世間?」故《法華》曰:「治世 語言資生業等,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華嚴》曰:「不壞世 間相而成出世間法。」帝曰:「今士大夫學孔子者,多只 工文字語言,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惟釋氏 不立文字,直指心源,頓命悟入,不亂於死生,此為殊 勝。」印曰:「『非獨今世學者不見夫子之心,當時顏子號 為具體,盡平生力量,只道得個『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如有所立,卓爾』竟捉摸未著。而聖人分明八字打開, 向諸弟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 行而不與』,二三子是丘也』。以此觀之」,聖人未嘗迴避 諸弟子,諸弟子自錯過了。昔張商英曰:「吾學佛然後 知儒。」此言實為至當。帝曰:「莊老何如人?」印曰:「是佛法 中小乘聲聞以下人。蓋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雜 毒,化火焚身,入無為界,即《莊子》所謂形固可使如槁 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若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盡,方 證菩提,正伊尹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 道覺斯民也。一夫不被其澤,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帝 大悅。

《佛祖綱目》:尤袤字延之,梁溪人。舉進士。聞釋氏出世, 法見歸宗禪師,欲謀隱計。朱熹寄詩有「逃禪公勿遽, 且畢區中緣」之句。出守台州,上臨軒遣曰:「南台有何 勝概?」曰:「太平洪福,國清萬年。」曰:「聞石橋應真是五百 強漢,時忽出現,卿以何法處之?」袤執拳曰:「臣有金剛 王寶劍在。」上喜,書遂初老人賜之。

《天定錄》:王處厚字元美,益州華陽縣人。嘗遇一老僧, 論浮世苦空事,登第後出部,徘徊古陌,軫懷長吟曰: 「誰言今古事難窮,大抵榮枯總是空。算得生前隨夢 蝶,爭如雲外指冥鴻。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臉 上紅。惆悵荒原懶回首,暮林蕭索起悲風。」及暮還家, 心疾而卒。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八年正月,謂祕書監移刺子敬 等曰:「朕於佛法尤所未信。梁武帝為同泰寺奴,遼道 宗以民戶賜寺僧,復加以三公之官,其惑深矣。」 《元史速哥傳》:「速哥子忽蘭,性純篤,然酷好佛,嘗施千 金,修龍宮寺,建金輪大會,供僧萬人